“拼接式”改造后,他们将陆续拿到了“房本”

当下,杭州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人们的生活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其实,早在2007年,杭州曾启动首轮危旧房改善工程,通过维修、拼接、重建(翻建)等多种形式,消除“破、危”隐患,增配厨卫设施等方法,让居民的住房空间利用更为合理,提高危旧房居民的居住品质。

换句话说,“拼接式”改造就是针对厨房、卫生间和阳台不全的住宅建筑进行拼建厨房、卫生间和阳台等。

拱墅区小河街道的董家弄43幢的居民,就曾是受益者。

董家弄43幢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年代久远,房屋破损严重。作为最早的集体类宿舍,每单元每层有5到6户居民,只配有公用的厨房和卫生间,居民生活有诸多不便。

改造后,43幢的居民家里有了阳台、独立卫生间。当时这项民心工程,居民心里开心得不得了。不过,当时由于政策等历史原因,48户居民迟迟拿不到变更后的房产证。

为了解决“办证难”问题,2019年7月,拱墅区府办、规资、住建的相关分管领导,组成了区危旧房权证办理专班。专班牵头对拱墅区危旧房改善项目每户信息摸底调查,对房屋的产权人、房屋性质、产权信息进行逐一登记。

工作专班结合已开展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办证过程中遇到的现状测绘、消防安全提升等难题进行协调解决,并出台《拱墅区危旧房项目权证办理方案》和《拱墅区危旧房改善后房屋资金结算办法》。

有了这两项依据,拱墅确定对于危旧房房屋原建面积不进行结算,对“拼接”后新增建筑面积20平方米以内的,按670元/平方米重置价进行资金结算,对新增建筑面积20平方米以上的,按竣工时的市场评估价结算,结算后产权归个人所有。

董家弄43幢作为试点,已经有一户居民顺利拿到房产证。

目前,拱墅区需要开展危旧房改善项目权证办理的房屋共7幢,分别是三宝新村5幢,五一新村4幢,维元弄7幢,信义新村13幢,三官弄17号,董家弄43幢,夹城巷44号,共涉及267户居民。很快,他们就能拿到房本了。

通讯员 | 邱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