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江苏女孩点亮安徽贫困夫妻的“光明”


“我女儿的眼角膜能帮助到你们,我们很高兴,医药费不够你们尽管说,我们会继续帮你们直到把眼睛治好。”2020年4月2日,合肥普瑞眼科医院,南萍和刘兰英夫妇对着视频另一端的一对江苏夫妻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只能任由眼泪一直流。原来,这对夫妻2018年去呼伦贝尔旅游遭遇车祸后,7岁女儿不幸去世,夫妻两把女儿的眼角膜捐献出去,一年多后才等到了合适的安徽受捐者。

-80℃的漫长等待

2018年8月,正是呼伦贝尔草原一年中风景最美的时候,江苏一对夫妻带着7岁的女儿去旅游,一路上走了很多地方,一家人玩得特别开心,没想到,一场车祸却夺去了小女孩的生命。

“父母非常悲痛,妈妈坐在轮椅上,爸爸坚强地做出了捐献眼角膜的决定,希望留女儿的眼睛在这个世界继续看美好的东西。”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刘秀琴已经一头白发,她听其他志愿者讲述了当时的情形。

由于呼伦贝尔市一直未找到合适的眼角膜受捐者,两片珍贵的眼角膜在眼库实验室-80℃的冰箱里储存着静静地等待着受捐者,由于供体只能用于板层角膜移植,对受体的要求较高,因而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角膜受益者。

安徽省红十字眼角膜库负责人屈志国解释,长期冷冻保存的眼角膜适应症很窄,只能用于板层角膜移植和部分修补手术。

近3000公里的爱心传递

3月30日,安徽省红十字眼角膜库得知这一消息,立即在等待受捐者中开始搜寻合适的受捐者。仅仅用了一天时间,今年53岁的亳州人南萍就被确定为受捐者。

“我4月1日一大早去医院取了眼角膜,就直接赶赴机场,在北京转机再飞来合肥,晚上六点半才到合肥机场。”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飞行旅途,刘秀琴将小女孩的眼角膜交到了屈志国的手中,进行交接。

也就是在4月1日当天,得到消息的南萍和妻子刘兰英从亳州市谯城区淝河镇出发,赶到合肥普瑞眼科医院住院,等待手术。

刘兰英是肢体二级残疾,这一路和丈夫兜兜转转并不容易,天不亮就起床,“坐车来的路上,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眼泪就这么不自觉地流下来。”

59个等待

中的幸运儿

南萍和刘兰英今年53岁,仅靠每年6000多元的低保收入生活,刘兰英还是肢体二级残疾。

“我24岁时在鞭炮厂打工,失火后我被砸中了腿,受伤严重,只能截肢,后来发炎导致我腿上都是疤,所有的筋都集中到大腿根部,连假肢都没法配。”倔强的刘兰英没有放弃,为了满足自己走路的愿望,她将鞋子前后反过来穿,两条腿直接塞进洞里,勉强能走路,“特别不稳,一碰就会掉,而且鞋子要很大,这样我才能稍微稳一点。”

而南萍此前也因为被大石块砸到骨头导致腿出了问题,好不容易才在大家的帮助下治好。

1997年,南萍和刘兰英结为夫妻,虽然生活贫困但也有个照料。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十几年前,南萍发现眼睛有点看不清,刘兰英劝说他去医院检查。

“也许是近视吧,去医院又要一笔不小的费用,不去了。”南萍安慰刘兰英。就在去年12月,南萍的眼睛疼得特别厉害,总是流眼泪,眼球上还有红血丝,医生建议马上手术治疗。一听到要花十几万,南萍立马拉着妻子回家了,“我还能看见,再等等。”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南萍的眼睛也越来越疼,他们辗转了三个医院,3月20日在普瑞眼科医院做了全面的检查,也接受医生的建议回家等待角膜移植手术。

幸运的是,仅仅过了十一天,他们就接到了医院打来的电话,等来了合适的角膜,这让夫妻两高兴得一夜没睡。他们不知道的是,南萍是59个等待捐助角膜患者中的幸运儿。

一个多小时的等待光明

找到合适的角膜,夫妻两高兴坏了,但冷静下来一想,手术费用可怎么办?刘兰英偷偷瞒着丈夫开始出去乞讨,希望别人看在她腿部残疾的份上能施舍她一点,1元、5元、10元……

两人的家人在听说这个消息后,也借给他们几千元作为手术费用。就连平时的朋友也你20、我50地给刘兰英发红包,“几十个朋友都在鼓励我们,还说要来医院看我们,他们帮我凑了3000元。”

4月2日,怀揣着东拼西凑的2万元左右,刘兰英寸步不离地守在南萍的手术室外。

“南萍的角膜营养不良,而且他有白内障,必须做角膜移植手术,我们先对右眼进行了手术,如果一切顺利,半年后再对他的左眼进行手术。”合肥普瑞眼科医院院长刘红山也是此次手术的主刀医生,他告诉记者,南萍是在59个患者中找到的比较适合长期储存角膜的受捐者。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手术,南萍手术过程非常成功,经过后续的诊疗,他将彻底重获光明,他会带着小女孩的“眼睛”,去帮她完成重新看到这个美丽世界的愿望。


一对夫妻的“眼脚”相助

“曾经我想过,如果一直等不到合适的角膜,那我就把我的角膜捐给他,让他是一个完整的人,这样他还能照顾我。”在边等待角膜边乞讨筹钱的日子里,刘兰英看着自己残疾的双腿暗暗下了决心,“我以后肯定是会瘫痪的,正常生活的权利一定要留给他。”

而在推进手术台之前,南萍最放心不下的也是独自在手术室外的刘兰英,“这个小女孩就是我的眼睛,我要是能健康起来,就能照顾你了。”

他是她的腿,带她走过坎坷的岁月。她是他的眼,陪他看这美好的世界。

“他能重见光明是我最大的心愿!”刘兰英说,如果有一天自己要离开这个世界,也会把自己的角膜捐献出去,帮助需要的人重见光明。


仲名山 陈莹莹 孙雨静 市场星报记者 沈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