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公园:它很重庆。

聊聊中央公园。

从2013年香港置地拿地到现在差不多7年的时间,目前套内均价2万,部分楼盘洋房单价达到2.3万,与北滨沿线的价格差距越来越小,甚至有后浪把前浪拍在沙滩上的趋势。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3个,一是重庆多组团、多中心的规划特点,二是这个版块在业态上有明显差异,三是房子的价值-价格一定是由需求所决定,地价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已。很多朋友说这个地方距离核心区又远,价格还这么贵,感觉无法理解,其实放轻松就好。只要周边区县及外地人口还在来这里的路上,那就不要太过去担忧它的未来,再说它的未来也不会因为个人意志来决定。


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来看,中央公园只有一条轻轨,居住氛围还没有起来,商业还在建,道路上跑的大部分还是工程车,完全还处于发展中,就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却能叫板重庆的两滨一嘴,只能说这样的发展逻辑:它很重庆


至于它的未来怎么样,是否如规划所描述的那样成为重庆主城新中心,那得问你自己是否愿意去哪里住。换个角度来讲,如果你打算200万在北区买个3房,你的工作地点又在长江以北,你的首选项是照母山、礼嘉、悦来、蔡家、水土、中央公园你会选哪个?

照母山:套内90平的三房,小高层;

礼 嘉:套内110平的四房;高层,不看江;

悦 来:套内120平的四房,小高层,看不到江;

蔡 家:套内130平的四房,叠拼或大平层,侧看江;

中央公园:套内100平四房,小高层,看不到公园。

选择有很多,就看你稀饭哪里。

没有对和错,只有适合不适合。


其实这就是北区,不跨江的北区,选择的基本面也就是这个样子。

要轻轨,要商业,要教育,二手房的大门永远敞开着。

很多时候,不是这个世界为难人们,是人们要的太多。

无论是谁,我们都曾经或正在经历各自人生的艰难选择,选择伴侣、选择工作、选择房子,每一个决定背后确实需要仔细推敲,在这个过程中会绞尽脑汁,一边崩溃,一边前行,一边拼尽全力。


我们希望的是低价买好房,这里的好包括:升值能力强、没有坑。

升值能力强。作家刘亮程说:“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房子的未来会怎样,谁又能准确的预估。

没有坑。近两年维权事件比较多,这和房开利润空间被压缩和网络快速传播有很大关系,以前维权就很少吗?这导致人们在买房这个事情上变得异常谨慎,深怕自己就踩在那个雷上。对于这个事情,看运气吧。如果真踩上了,合照一张留个纪念,然后再报警维权,除此以外,也没有第二个选项。


再说回中央公园。

它有三个卖点。

公园:国内第一大,世界第三大开放式城市中央公园。很大,去逛过几次,从没走完过。真正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样的大公园和几百亩的公园没多大区别,无论是孩子还是老人步行距离也就2公里左右,距离远了就双腿发软,心往家飘。

商圈:360万方两江商务中心。五大知名商业品牌,近两年会陆续建好投入使用,繁华指日可待。

名校:巴蜀小学、八中管理校。这两所学校只是少数人拥有而已,它的作用仅限于吸引更过的关注。

宏大规划、配套聚集、房企扎堆,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就是中央公园,这就是单价直逼两滨一嘴的核心原因。


说了很多它的好,那是不是适合所有人呢?

不是。

连通这个版块的主要是三条道路:金山大道、金开大道、同茂大道,轨道有10号线和9号线。如果通勤时间超过1小时,那么这个地方就不适合。还有另一个因素,家庭确实需要一个4房,预算200万,希望买一个居住舒适的房子,那么这里也不适合,因为在这个版块只能买一个紧凑的四房。


最后聊一下升值潜力。

绝大部分区域都是大同小异。水涨船高的道理大家都清楚,差异仅在于你所在那条河水流入的多少以及这条船有没有漏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那么到底什么是地产行业中的水?

通货膨胀到底货币购买力下降,这一点我么感触很深,M2大家可以关注一下。人口净流入是房地产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什么现在三四线城市出台各种扶持政策,那是因为需求端在萎缩,没人啦。

同样的道理,那个版块的人必须去、愿意去,那么这个版块就就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