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白江:“小椿芽”成助残特色产业

3月25日,在青白江福洪镇龙王村红椿产业基地里,基地负责人张国军一扫多日的愁容,和村民有说有笑忙活着。他们掰下一颗颗紫色的椿芽,小心放进背篓。基地2万多株香椿的树稍上,鲜嫩的椿芽闪动着紫绛的光泽,令人垂涎欲滴。



“之前因为疫情,椿芽找不到销路,大伙还望着这笔收入啊,真焦人。”张国军说,“现在好了,我们有超市接手。”

从他口中记者得知,“红椿产业示范基地”是龙王村为了扶持本村残疾人,于两年前成立的专业合作社。

小众产业 大众消费

2018年,张国军将本村留守老人无力栽种的土地流转出来,成立特色果蔬合作社,并让村里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参与劳动,挣一份报酬。这一举措得到了龙王村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

可选什么品种,当时也颇费神。村上建议选择有特色、别人没有种过的,而且不需要太繁重劳动力的项目。经过多方调查、了解,他们发现种椿芽是个不错的选择。

龙王村村委会主任肖鹏说:“椿芽虽是小众蔬菜,却是大众消费,很多人喜欢吃,最主要的是其他地方还没有大规模种植;而且椿树也是很好的木材,即使以后不收椿芽了,木材也有经济效益。”

一锤定音,龙王村残疾人红椿种植示范基地就这样成立了。

产业落了地 还要扶上路

今年是基地椿芽收获的第二年,虽然尚未到达丰产期,但每天也能收300斤左右。可受疫情影响,椿芽的销路成了最大的难题。

“餐厅关门,物流停运,长势喜人的椿芽卖不出去!”张国军说,基地的老年人和残疾人都望着这一季,这下如何是好?

一筹莫展之时,村委会解了燃眉之急。“不能只管种,要变成钱才是关键。”村委会主任肖鹏说。

当下,村委会动用各种关系打通销售渠道,多方联系对接各大超市、餐厅酒店,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转发销售信息、开展线上网购等多种方式推销。“目前,销路已经打通了。”肖鹏高兴地说。

据了解,基地今年的产量将达到3000多斤,畅通的销售渠道,为合作社及当地残疾人带来了希望。

“下一步,我们还将大力支持合作社的发展,争取将‘红椿’打造成我们村的一张名片。”张国军对这项特色产业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