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你买对了吗?

给大家列一组数据大家就知道了!


1、90%的人买的保险贵了50%—200%。

比如销量最好的某某福,不仅比同类性价比的超级玛丽旗舰版重疾险贵了100%左右,而且很多细节保障责任还不如超级玛好。

2、90%的人买的保额不足


从90年代到现今,老百姓的平均保额变动不大,像重疾险平均理赔额仍在8万元左右,寿险平均理赔额也不到10万元。

90年代初期,那时的房价不高,假设20万元就能买套房,10万元的理赔额,替代率就能达到50%。而现在一套房动辄就要200万元,10万元的理赔额如杯水车薪,其替代率仅有5%。

3、90%的人被忽悠买了很多低收益的理财险。

曾经某人寿的总经理爆保险行业家丑:国内人身险保费中85%-90%来源于储蓄(含各种年金险),而非保障险。

也就是说85%-90%的保险都是定期存款,并没有保障作用。

比如一份保额10万的重疾险,如果只是单纯的保障险,年均缴费可能一两百元就够了,而如果和储蓄险捆绑在一起销售,保费就会高达数千元。

4、夸大保险责任,隐瞒健康告知,导致这也不赔,那也不赔。

部分业务员卖保险的时候根本不看条款内容,全靠胡吹海侃。比如保险本来只能保1,到业务员那里,立马就变成能保5了。

买的时候说这也能保,那也能保,结果到理赔时,一对合同,发现赔付不了。

这不明摆着坑人嘛


总结下来就是,买的保险很贵,而且花了很多钱,保额还很低,大部分都是储蓄险,出了事赔不了多少钱,保险根本不保。

保险因为自身积弊太深的缘故,才导致我们绝大多数人买保险其实都被坑了。

可是,我们有很多人即使被坑了也不知道,还津津乐道说自己买到了“好”产品。

哎!对于这部分人,希望此文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示吧。

为什么会被坑呢,根源又出在哪里


1、我们自己不懂保险


普通人根本不懂什么是保险,也不知道该买哪个公司,该买哪个产品,不知道贵的产品和便宜的产品有什么区别,害怕买了理赔又难。

所以很多时候,因为我们自己不懂保险,就会请那些代理人朋友或亲戚帮忙,以为这样就能买到合适的产品。

但是,部分代理人通常不问你的实际需求,反而一上来就给你推荐所谓的“好”产品,就好比你走进一家服装店,售货员也不问你需要什么,直接给你推荐新品是一样的道理。

保险产品并没有严谨的好与坏之分,再好的产品如果和实际需求不符,也是在耍流氓。

请务必记住一点,我们自己买保险之前,一定要先把保险基本知识搞懂了!

不然连保什么,不保什么,保多久这些都不看懂,就真的只能听代理人说什么是什么了。

2、代理人的忽悠加诱导


部分代理人不懂保险,无意识坑了你


保险代理人行业准入门槛很低,不限专业不限学历不限年龄,保险几乎是人人都可以卖,所以那叫一个参差不齐呀!(2020年后有一定改善,必须大专及以上学历才可以从事保险代理)

像很多代理人在给顾客讲解时,也只会说几句门面话,什么保险就是给自己保障啊,生病了有钱治,老了给钱花,还能给孩子存钱啊等等。

(2)利益大,知道有坑,还诱导你


越是一些坑人的保险,代理人的提成就越高


像纯保障型的保险,绝大多数代理人都不愿意推,因为提成太少。

他们更喜欢推的是一些理财类的保险,像返还险,孩子的教育金等等,因为获取的利益要远远高于纯保障型的保险。

仔细想想看,哪个代理人会放着好好的“香饽饽”不啃,而专挑那些“清汤寡水”下咽?

所以一些部分寿险代理人为了提高收入,即便知道有坑,依然会让消费者投保。

保险不是人干的,是人才干的


“你只要想发财,那你就能发财。关键在于你想不想!”更甚的是,很多代理人发家致富没等到,自己反倒先返了贫。

代理人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这样吧,举几个例子,看有没有戳到你们的痛处:

1、比如,保险代理人跟你打包票,说我们家的保险啥都保,小病能给报销,大病是不光报销,还能额外赔付一笔钱。凡是你能遇到的风险,我们都能保,从头保到脚,总之能一直保你到终身。

正好你可能预算不太够,这还能省了买其他保险的钱,想着再划算不过了,于是……

2、又比如,代理人在推荐理财型险时,可能会说我们的保险是有病治病,无病返钱。只要你买了我们家保险,就算没得病,钱到时候还是会返还给你的。

一听,确实极具诱惑性,再经过代理人几番软磨硬泡之后,你终于下手了。

3、你如果想给孩子买保险了,他们又会这么给你说,我们这款保险收益很高,等未来小孩上学,保险公司还能给一大笔钱,一年只需要存个2万,等孩子70岁了就有几百万。

你想着保费虽然贵是贵了点,但好在很划算,所以你咬咬牙就买了……

4、你如果还想比比其他保险产品,代理人就会说我们XX公司是大公司,这款XX险是大品牌,理赔容易,那些听都没听过的公司你也信啊。

而这话又正巧说到你心坎上了,小公司确实不放心啊,万一到时不给理赔可咋办?

仔细回想一下当时我们买保险的经历,情形是不是大致不差?

可你如果真信了,那就被坑惨了。


来揭秘这一套套虚伪说辞:

所谓“啥都保”


无非就是把几类保险捆绑到一起,最后的结果是看似每一个都保了,但每一份保额都严重不足。

真正到了理赔的时候,一对合同,才发现赔付不了,即便最后能赔一点钱,又能起多大作用?

所谓返还险


其实就是一份普通的消费型险和一份定期存款的结合体,所以我们的保费也跟去了两个地方,一个是用来购买普通的消费险,另一个充当了保险公司用来投资的资金,虽然也会给我们一些收益,但收益很低很低,还不及放余额宝的收益。

而且一存就是几十年,你想取都取不出来,不像余额宝,随时都能取。

此外,部分代理人宣扬的无非就是“有病治病,无病返钱”这一点,不过代理人可不会告诉你,如果提前身故,那么不好意思,有些产品时多交的保费算是白交了,除了赔付保额外,并不会多赔一分钱给你。

所谓“收益高”


保险的收益率和银行定期存款差不多。


所以像教育金这样的年金险,其中套路就是把保障期拉长了,拉到10年或30年,这样即便收益只有3%,从数字上总金额也能翻几十倍,从10万一下子变成几十倍,这样的冲击力很容易忽悠我们消费者。

“大公司大品牌”和“好理赔”


在推销一款产品时,习惯把大公司作为竞争点来推销。

但有点常识的也知道,每家保险公司都有成千上百款产品,我们怎么能确认每款产品的优劣呢。

我们并不能保证大公司的产品就是好的,每家公司都有好的产品,也有不好的产品。

可能还有人担心小公司的安全性,但其实国家对每家保险公司的监管是一样的,大小公司都安全。

至于说哪家产品理赔好理赔不好,完全是无稽之谈,保险赔不赔,合同说了算,不会因为你有熟人理赔就容易些,也不会刻意刁难某一个人。

看来保险要想不踩坑,还真心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