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換臉“不走心,嚇退觀眾,這部網劇剛播出就被”罵“上了熱議

在《馬男波傑克》中,有這樣一個梗。

他們做了一個數字版的馬男替他們來演戲,結果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獎。

隨著技術的發展,換臉魔術已經不再是好萊塢特效的專屬,很多國產劇因為種種原因,不能重新拍攝,就會利用“換臉”的方式來達到重新的頭部和身體的“組合”。

但是如若操作不當或者不用心,還會遭到技術的反噬。

最近卻有一部電視劇因為“換臉”的問題被“罵”上了熱議。

目前這一則關於“AI換臉”的話題,有82萬的點擊量。


01,

《三千鴉殺》

廢話不說,我們先來欣賞幾張劇照,讓你更為直觀的看到“換臉”的“尷尬”。




奇怪的畫風,尷尬的脖子和五官,身體和頭部的不協調,都成為了被觀眾“詬病”的地方。

這個被換臉的“青青姑娘”,她的本來扮演者叫劉露。

沒錯,就是去年大鬧火車站,被列入“劣跡藝人”的那一位。

她攜帶著易燃壓縮氣罐進入到了候車室,面對民警的警示她大吵大鬧。

隨後,民警對其進行了強制性的傳喚,她反倒叫囂“你完了”。

審訊的時候,她還讓民警給她準備襪子,並且稱“我的5000元的鞋承擔不了我的腳”。

這件事情引起了社會極大的爭議和譴責,芒果臺發表了公開的道歉聲明。

並且和這一位藝人解約,隨即,這一位藝人也被打入到了“劣跡藝人”的陣營中。

她社交平臺的認證取消了,修改了暱稱,僅僅只剩下了一則道歉的聲明。

可以說,是自己斷送了自己的演藝之路。

02,

這件事情之後,還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人設易塌不易立。

首先,就是對於已經殺青了的影視劇的影響。眾所周知,劣跡藝人想要回到大銀幕上是很難的。

觀眾也是嗤之以鼻的。

而《三千鴉殺》在2018年的時候就已經開機了,到了2019年3月份殺青。

而劉露飾演的這個角色雖然較小,但是還是會影響整體劇作的效果。

如果將其他的演員都叫回來重新拍一遍天然不可能,成本也太高。

所以,只好用了這樣一種方式,將演員張鼎鼎的臉部替換了上去。

對於,演員張鼎鼎在前幾天還發表了一個捂臉笑的表情,似乎也很無可奈何。

03,

其實,在中外電影史上,這樣的“換臉”出現過很多次。

由於演員的個人問題導致影視劇受到影響,如果演員的戲份不是很多。

要麼是重新拍攝部分片段,要麼是直接“換臉”;

如果演員的戲分多了,甚至是男女主角,那也許,就需要重新拍攝全劇;

最具有標誌性的事件,要數2015年的《速度與激情7》中的保羅了。

這部電影中,是“換臉”技術做的最好的一次,直接讓去世的保羅·沃克重新“復活”。

著名的男演員保羅在2013年因一次車禍引起的爆炸去世。

“速7”中260多個鏡頭都是由保羅的兩位兄弟出演完成的。

他們在表演中,儘量模仿保羅的動作,習慣,特效人員也對他們進行了事無鉅細的掃描。

在這些片段拍攝完成之後,特效人員再用保羅的影視資料進行了合成。

於是,我們熟悉的保羅“迴歸”了。

看看下面的畫風吧,栩栩如生。

當我們驚歎於好萊塢先進的特效和處理效果時,其實,很多的佩服別人的態度和用心。

對觀眾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一部作品如果自己都看不下去,那麼對於審美意識逐漸提升的觀眾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折磨?

吳秀波事件之後,他已經錄製完畢的衛視春晚,以及綜藝節目《王牌對王牌》,都選擇了技術處理或者是畫面刪減。

最後出來的效果,不敢恭維。

還有他的另外一部男一號的電影《情聖》,在去年春節撤檔之後,再也沒有上映的消息了。

趙立新,在去年發表過不當言論之後,在《光榮時代》中原本飾演的是男二號,最後臨時被黃志忠頂替。

這部劇張譯等大牌雲集,作為國慶檔的獻禮大劇。

然而,呈現出來的效果差強人意。

摳圖做的不太協調,黃志忠身高一米八,而趙立新則只有一米七,人頭部和身子的比例在劇中就顯得非常違和,動作僵硬,也成為了觀眾們紛紛棄劇的原因之一。

沉寂了5年復出的黃海波,他的演技曾經得到過很多人的喜愛。

而因為一次犯錯,讓自己的演藝之路至今都沒有翻身。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他飾演的“崔六郎”,在播出的時候,就被”換臉”。

其實,片方能夠大膽啟用黃海波已經是一種勇敢了,也是黃海波的復出“試水”,怎奈讓人沒有躲過去。

有網友們表示,從崔六郎的照片中,還真的能夠窺探出黃海波的一絲神韻,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開個玩笑)。

國產劇的AI換臉技術,還有很多。

比如最有名的“摳圖界鼻祖”北鼻的戲,《孤芳不自賞》中就有這樣奇怪的畫風。

03,

AI換臉技術在改變人們生活,豐富影視畫面的同時,也會給人們帶來一定的“反噬”。

導演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說過:

“下一代會加倍的憎惡自己的身體,因為我們給他們呈現出來的,是如同天使一樣的美麗。”

筆者覺得,有些影視項目,迫於無奈而修改演員的口型,為他們配上新的臺詞,甚至是將他們的腦袋抹掉,讓他在幕布裡面重新拍攝一段你滿意的,這也許無可厚非。

然而,真正可怕的是,AI技術無所不能的時候,人們的創新性和進取精神則會大大降低。

演員不會演哭戲,直接做一個CG的眼淚;

演員演打戲不想被打,找不到替身,好,那就繼續用CG來幫忙;

甚至他們沒有時間拍攝的戲,都會選用CG來完成......

那麼,我們的影視事業怎麼進步和發展?

餃子導演說:“如果欺騙了觀眾,觀眾是很容易看出來的。”

不用心去創作,不注入源頭和活水,僅僅依靠技術,則會受到技術的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