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有哪些“捷径”不可以走?

转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尊重每一位创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爱书法,想学习书法,可以通过很多平台去获取知识。虽然条件便利了,但还是要注意避免学习书法过程中出现的“雷区”。

雷区一:重技法,轻文化

学习书法,不是仅仅临摹个字帖那么简单,要让自己拥有点书法文化,这种书法文化的熏陶可以放大你的视野,提升你的格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我们学习一些书法史的知识和古代一些名家的书法理论。

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对书史就有深湛的造诣,故能通古察今,卓然成家。我们在欣赏沙孟海的书法时,就能发现黄山谷的笔法、王铎的墨法、黄道周的结体与吴昌硕的气势,加之篆隶意味与章草情态,使他的书法内涵丰富,气势磅礴。

面对学问的海洋,我们都是白痴。古往今来的大家,没有几个文化底蕴差的。书法艺术的提高很大一部分程度来自审美意识的提高。那些把“龙”字的尾巴写得很长的人,那些把“马”字写得像一匹马的人,肯定不知道“象形”是文字的原始阶段,也是审美的低级阶段。

拙劣书法

雷区二:没有灵魂的“死墨”

书法之道在于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活泼灵动,笔走龙蛇,顾盼生姿。如果落入窠臼,死板教条,墨守成规,线条没有灵魂,结构没有美感,章法没有规矩,都不能算是成功的书法。最重要的还是要“活”,线条、浓淡、韵味都是书法的生命。当然,书法也要讲究渊源,不能射墨也不能盲书,要美!丑书都是小丑之行为,是摧残中华书法艺术的老鼠屎。

雷区三:坚守如一,不思变通

有的朋友开始入门,小有成就的时候就沾沾自喜,盲目否定他人,临帖也是一家独大,万年死守一本帖,不去试着创作。这样的朋友当然也可以说没错,毕竟坚持是美好的意志体现,但是这样一来艺术形式就会比较单一,常年临习同样的帖还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懒惰。有不少人临帖非常像,非常准,让他写一篇作品,各种败笔缺点就都出来了。

雷区四:错误的握笔姿势

很多人会说,写好书法和握笔姿势无关,其实大错特错,握笔姿势和写字的美感及力度是息息相关的,有不可分开的重要关系。举个特别的例子,对于悬针竖,悬腕书写和贴桌书写是两种不同的感受,悬腕书写会相对直挺有骨感,但贴桌书写就会缺失一点韵味,因为在收笔过程中手腕会不自然收缩,对于大局的认识没有更宽的视觉,也就是说会有空间限制,这样的情况也会导致容易偏锋运笔。

雷区五:误入世俗

书法是文化含量极高的艺术,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再正常不过。所有的书法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很多人想要突破又没有突破口,于是“丑书”来了。你看看他们的书论文章就知道了,没思辨、没辩证,要么失之宏观,要么失之内涵,枉称大家,被人反驳又不知悔改,自以为是,一句话怼死所有人——你们不懂艺术!

学书千万条,把握方向第一条,散漫不规范,最后两行泪。三人行,必有我师!喜欢书法的朋友们可以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书法之路漫长,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一起感受书法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