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平原母亲河第一坝,灌溉千里沃野,延续了“天府之国”美誉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

这块石头上刻着“0起点广场”,这个零起点是八百里秦川的起点,位于关中平原最西边,宝鸡,秦岭和渭北高原在此“合拢”,由这里向东至潼关,就是著名的渭河平原,往西穿过崇山峻岭就进入甘肃天水市。


渭河在这个位置从秦岭和渭北台塬之间狭窄的“缝隙”中强行穿过,这种地形最适合修建拦河大坝。于是,上世纪五十年代,1958年,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下,全国各地“大兴水利”的时候,关中人民开始在这里建造渭河上第一座拦河坝,称为“宝鸡峡水利枢纽”


那个年代修建这样的大型工程是没有什么大型机械设备来辅助的,全靠人们的双手和肩膀,因为这是一个惠及整个关中平原的大工程,还需要建设遍布关中的很多配套工程,仅水库就有好几座,所以关中地区几个城市的老一辈人大部分都参与了,经过大家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十多年后的1971年,宝鸡峡水利枢纽整体工程才建成。

宝鸡峡水利工程共架设渡槽十一座,凿通隧洞十三座,修建倒虹两座,退水道十座、支渠、支分渠、斗渠共一千四百条,全长一千六百公里,共有重点工程四十四座,土石方量共计八千多万立方米,如果堆成一米高一米宽的土墙,可以绕地球两圈多,足见工程量之巨大。

宝鸡峡渭河大坝旁边的村子叫林家村,所以这座工程取名“林家村水库”,它是宝鸡峡水利枢纽中最大的一个,另外还有冯家山水库、王家崖水库等等。为了灌溉关中平原的田地,还修建了渭河北岸的引渭渠和南岸的渭惠渠,甚至还将渭河水引向了干旱的渭北台塬。

一南一北形成的灌区合称宝鸡峡引渭灌区,是陕西省最大的灌区和最重要的粮油果菜生产基地,干渠长度相当于从西安至北京的距离,大大提高了关中平原的粮食产量。宝鸡峡灌区耕地面积占全省的十八分之一,却生产出了占全省总产量七分之一的粮食和四分之一的商品粮,是名副其实的“三秦第一大粮仓”,延续了自古以来关中平原的美誉“天府之国”。


图中的两条铁路是我国东西方向的铁路大动脉陇海铁路,陇海铁路宝鸡段是沿着渭河修建的,从宝鸡峡开始进入山区,基本上都是在穿隧道,陇海铁路是复线,一来一回,两条铁轨并行,和宝鸡峡水面以及周围的群山组成一道独特壮观的美景,站在旁边的高原上远眺,气势如虹。


如今,宝鸡峡经过历年来的多次改建,成为渭河宝鸡段著名的水利风景旅游区,和旁边的六川河生态公园形成宝鸡旅游的新名片。渭河两岸从水库到市区建成了长度九十多公里的全民健身长廊,成为旅游达人、户外运动、骑行爱好者的首选。

【作者简介】:行者老张,摩旅爱好者,当代徐霞客,用脚步丈量地球,随时分享旅途见闻。欢迎关注、点赞、评论,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