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明清}读《西游》话《红楼》看明清那些事儿

明清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两个封建王朝,有过辉煌盛世,繁华一时,也有衰败失落,走向灭亡。这其中所经历的一切人和事有许多是家喻户晓,也有许多不为人知。作为头条文化领域创作者,我最中意的笔下明清,还是明清的四大名著。读《西游》话《红楼》,完全可以了解更多的明清那些事儿。

明清文化,博大精深,气势恢宏。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每一部都有极高的文学成就和艺术价值,其地位难分高低上下。许多的人物故事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是中国文化史上四座伟大的丰碑。大话明清就必须深读巜西游记》《红楼梦》,因为这两部巨著当中有许多我们从正史当中,所看不到的明清那些事。

《西游记》并不是一部简单的神话幻想小说,而是通过深刻的寓意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的底层民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的反对压迫反对剥削所发生的一系列悲壮的历史事件。“大闹天宫”中的叛逆者孙悟空,高举“齐天大圣”的旗帜,闹得天宫不得安宁。让玉皇大帝深感恐惧,令十万天兵天将望风而逃。这些虚构和幻想的情节,是以当时社会现实中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为原型,猛烈地抨击当时社会阴暗的一面。

“大闹天宫”悲剧性结束,美猴王回归花果山仍然自立为王。这也就是统治阶级对反抗者的镇压,但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仍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追求平等和自由。《西游记》前七回的精华,把判逆者的英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是一种引人入胜的良好开端,为后来的故事情节埋下了伏笔,让全书的开始就是那样精彩纷呈。

《西游记》第十三回起,唐僧西天取经的万里征程拉开序幕。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从此九九八十一难的八十七回,一路刀光剑影,过关斩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磨难,任凭妖魔鬼怪的猖狂至极,有我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这体现出要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定会遭遇到许多意想不到艰难困苦,只有百折不挠,锲而不舍,才能终成大业。


每一天的迎来日出,送走晚霞,都是知难而上,激流勇进。每一次的除妖捉魔,斗智斗勇,都是反映着与黑恶势力作坚决的斗争。这正是当时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匡扶正义的精神力量。


大明王朝276年的那些事,当然不是一部《西游记》的寓意所能说的清道的明。这只是其中的一些宿影,一部分的描述。至于每一回所写的内容,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何内在的关系,我与网友明天一一慢慢的聊。下面我就接着话说《红楼》去细说清朝那些事。

一部《红楼梦》,半部清朝史。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主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爱情婚姻的悲剧为主线,描绘出大清王朝的百年风云,人间百态,展现出人性的真善美。该小说巨大的社会意义,真实反映出当时的清朝社会背景,人文历史,乡土风情,以及上层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康熙、雍正两朝,曹家大富大贵,盛极一时。曾经有过四次接驾的风光无限,让曹家名满天下。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繁华,看起来是天下安宇,政通人和,其是各就社会矛盾相当激烈。雍正六年,曹家急转直下,满门抄没。曹家被迫迁回北京,贫困潦倒,

“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就是曹雪芹倾家荡产之后,在极度的穷寒之中创作而成。

贾府的大起大落暗示了清王朝的兴盛衰败,一个封建社会的盛极必衰,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红楼梦》对满清统治的暗隐描述,是清朝的一面镜子。


《红楼梦》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言情小说,又是一部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巜红楼梦》语言优美,简洁纯净。因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价值,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红楼梦》120回,让我们细细品味,每读一回,就有着对清朝满满的联想。

明清繁华落尽,封建王朝也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两朝影视剧的多如牛毛,大多演示的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如果我们从这两部巨著当中去寻找,将会得到明清更多的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