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过去了,为何没有一部清宫戏能媲美《少年天子》?

清宫戏向来是银幕的宠儿,《甄嬛传》重播不下百次,《步步惊心》成为不少观众心中的白月光。这边《梦回大清》刚完结,《熹妃传》就备案立项准备拍摄。

只是皇帝、小主、皇子、宫女的喧闹声未免过头,除了言情、宫斗外,清宫戏就没有别的情节可写了吗?

不过早在17年前,有一部清宫戏堪称经典,邓超曾说再也遇不到这么好的剧本了。这部叫观众和演员皆念念不忘的电视剧正是《少年天子》。

从剧本到主创人员,《少年天子》的阵容在现今恐怕再难寻。

原著小说由作家凌力创作,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编剧刘恒既是纯文学作家又是顶级编剧,张艺谋斩获大奖的《菊豆》正是刘恒所著的小说《狗日的粮食》,另外现象级热剧《贫民张大嘴的幸福生活》是刘恒的转型之作。

主演邓超、霍思燕、杨蓉、郝蕾等人皆贡献了最美好的容颜和最惊艳的演技。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部剧,告诉你们它为何经久不衰。

一、直击人物内心深处的挣扎


深宫高墙,无论你是皇帝还是后妃,一生也都是在围城中挣扎。

像《少年天子》中的男主角顺治(邓超饰演),纵有万人之上的帝王身份,他却从来没有一天自由过。

作为皇帝,顺治殚精竭虑,头脑清醒,一心想用怀柔的政策对待子民。可这在其他贵族眼中无疑在挑战封建体系,所以当顺治提出人人平等时,大臣们不服抗议。

正如电影《熔炉》中的台词: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在孤独中前行的顺治,跃跃欲试誓要做时代的前行者。

可即便是皇权的继承者,他还是在一次次的让步中失去了方向,终被旧世界压垮。

另外,顺治与母亲的矛盾,更让他学会压抑自我。如果说在施政上,他还有所抗争,那么在个人情爱上,顺治的七情六欲则被装进套子里。他身边伺候的公公这样说:“您是皇上,你命中注定,只能自己熬下去。”

你是皇帝,你就必须有天子的气度,要喜笑不溢于言表,要做天子该做的事。但顺治天性是热情的、敏感的、冲动的,在第一集中,他为逗笑安郡王和简郡王,假意装死。本来以为只是个玩笑,结果惊动满堂朝臣,“别人可以逗乐,你不行,你是皇帝。”

此时的顺治第一次感觉到皇权的枷锁,他想叫郑亲王堂兄,开口却只得换做亲王。

紧接着,顺治选择婚姻的权利也被剥夺,他迎娶皇后(郝蕾饰演)纯粹是联姻,他不喜欢眼前这个女子,顺治想要摆脱却被告知只能忍受。

原先的他是多么生龙活虎,眼里溢出少年人应有的光芒,但渐渐暗淡。为做最后一次抗争,顺治下定决心废后,他要争取婚姻自由。

结果是他费尽心力地对抗外界,却还是迎娶了另外一位陌生的皇后。于是顺治愤恨地喊出:“你们知道我心里的苦果子吗?”,这时我们看到了他生命力的萎缩。

直到乌云珠(霍思燕饰演)的出现,顺治像看到一颗救命稻草,如果能跟自己心爱的女人走到一起,那么他便拥有了自由选择爱情的权利。

于是,他不顾一切、不顾反对、不顾礼法要娶乌云珠,即便这样会伤害他的亲弟弟博果尔,他还是做了。

顺治默默品尝自由爱情的果实,但脑海中又常常想起博果尔死去的事实。明明自己追求自由平等,却也活成“强娶豪夺”。在恐惧不安中,顺治亲眼看着乌云珠和孩子死去,这个琉璃美梦终破碎。

万念俱灰下,顺治跑去找佛祖寻找解脱之法,可没人能容忍一个帝王离去,因此他唯有一死方可逃脱。

枉我是万人之上,竟活成一只蚂蚁,巨石的倾轧,让我透不过气来。

顺治的悲剧更像是举世皆醉我独醒,在错误的时代下的觉醒导致他必会走向死亡。

没有密集的情节,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少年天子》的故事很琐碎,剧情缓缓推进,可在人物内心异变上的描写触目惊心。在这里,你看不到所谓的主角光环,相反会看到宫廷众生窘象。

二、清宫“浮世绘”


《少年天子》虽以男性视角切入,但编剧丝毫没有放弃对其它人物的塑造,剧中每个人都在挣扎、无奈。

像顺治的知己好友岳乐,他是顺治坚定的支持者,也是唯一理解顺治的臣子。可他不是皇帝,他没有权利,也没有胆量反抗,典型的有心无力。

岳乐是隐忍版的顺治,也是无数个觉醒的普通人,他会压抑内心的情感,他会劝解顺治学会顺从,他事事谨小慎微,不敢担责任、不敢惹麻烦,后在麻木中过完一生。

转回后宫,不论是顺治的母亲皇太后,还是后宫的妃子,他们都是被命运推着往前走。

像孝庄(潘虹饰演)既是一位爱儿子的母亲,又是这残酷规则的维护者。她一面使出铁血手腕,一面心疼儿子所遭受的委屈。她在好母亲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中来回权衡,在深宫中心力交瘁。

而郝蕾饰演的皇后是一个囚徒,她蛮横无礼,用尽心机去夺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有皇后的名头,她应该温柔娴静、不争宠、不闹事,但她骨子里不是这样的女子。

在肆无忌惮的自我毁灭中,她也要毁掉别人,就如同困在笼子里的野兽,皇后是个可怜又可叹的角色。

后来,她被关了起来,陷入真正的牢笼之中,临终前降为静妃的皇后笑声伴泪水奔流,凄厉的神色中带着无尽的绝望。

还有从底层爬上来的花束子,她没有背景、没有宠爱,靠着勤快能干博得太后的一点欢心。可做上了贵人,花束子还是要时时为自己低贱的出身忍气吞声,从前的她聪明伶俐,却也慢慢木讷。在异化中,废后与她日日缠绵,吃起了对食,这显然在挑战宫规礼教。

颇显白莲花的女主乌云珠,她完美到没有缺点,顺治与其神交,博果尔真心爱她,但她还是不被世俗所容,在挣扎的胜利中承受煎熬,成了宫廷情爱的牺牲品。

宫女太监们也在无声地挣扎,一面在主子跟前卑躬屈膝,一面回到背地里发泄怒火。像太监总管吴良辅,他认下无数个子子孙孙,是为了弥补压制下的缺失。

换句话说,《少年天子》里的宫斗是个人的内心争斗,那些困顿悲凉更像是人身上的顽疾,赶不走驱不散。

三、编剧直面死亡议题


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在儒家文化中对死亡的思考,向来是规避点。国人很少谈生死,这一话题属于灰色地带。

然而在《少年天子》中,编剧刘恒直面死亡议题,通过顺治的人生轨迹插入自己对生死的思索。

顺治一方面害怕死亡,一方面企图直面死亡的恐惧来证明帝王的自由。所以,他用言语来表达蔑视:“死又有何惧?”可事实上,他并不能摆脱生死烦扰。当他念着佛家的“生而无我,死而无我”时,顺治看似找到了一条通向不忧不苦境界的道路。而爱妃乌云珠身患绝症之际,深得佛法精髓的顺治还是落下恐惧的眼泪。

这是人性规范的显露。躲进庙堂虽能帮助他暂忘生死的苦痛,但当真实的现世离别来临时,顺治找不到拯救自我之途。

自裁成了顺治的终极归宿。刘恒在结尾又提出一个观念,任何一个选择自主死亡的人,除了是生活中的怯懦逃兵外,又是一个独行的英勇奋战者,既是逃避又是勇气。


结语


与其说《少年天子》是一部清宫戏,倒不说它是一部真正关于人的戏,它以人类波澜壮阔的内心世界为主题,在情感激荡中表现人的喜怒哀乐,这也是它能成为经典的原因。

不知下一部探讨人性的宫廷戏何时出现?已经等了17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