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杀生》让我看到爱的伟大力量以及这世间无处不在的因果循环

文|阿文看影

“爱的力量是和平,从不顾理性、成规和荣辱,它能使一切恐惧、震惊和痛苦在身受时化作甜蜜。”——莎士比亚

电影《杀生》由知名导演管虎执导,由黄渤、苏有朋、任达华、余男等实力派演员主演,上映于2012 年 4 月 28 日。影片讲述了牛结实与村民们不断发生碰撞,并最终在村民们和牛医生设计的精心阴谋下死去的故事。

这部匠心独具的影片深藏多种现实意义的思考,仅看一遍,很难对于影片想要的表达的主题和象征寓意了解清楚。因此今天我将从“电影主题呈现、象征手法展现的深层次寓意”来深究影片的魅力之处,并分享影片带给我的关于追求美好生活的两点启迪。

01 主题:爱使人拥有这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爱不仅能像莎士比亚说的痛苦下也能化作甜蜜,还有在真心付出爱的时候,即使面对最绝望的无奈和痛苦,也一样会选择奋不顾身的无畏。

影片前期使用大量篇幅讲述牛结实与村民的斗争,在结尾处直接利用两次反转表现手法引出影片主题:爱使人拥有这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爱与被爱,是生命与生俱来的属性。

1) 牛结实与马寡妇的爱情

马寡妇是长寿镇中一个超级性感的哑巴女人,但是在这个封建思想盛行的村庄,马寡妇就像是一个女人们唾弃防备的“瘟疫”,男人们时刻幻想而又得不到的美味“蛋糕”。她的一举一动,都离不开监视和恶意。在她为老祖宗陪葬沉入水底的那一刻,我们看到的不是挣扎,而是那种绝望下的解脱。

当贫血的她在床上睁开眼,看见身边沉沉睡去的牛结实和牛结实喂食她自己的血的痕迹时,那颗绝望的心泛起了涟漪。是的,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真正关心和爱她的人,那一刻,她真正的觉醒了想要活下去的勇气。牛结实的爱拯救了这个备受压迫的女人,而这个哑巴女人,同样拯救了牛结实。

导演在影片的后期以爱情呈现这一主题,制造了牛结实前期的“无赖”和后期的“为爱情付出”这样两个鲜明的剧情对比,让影片中的牛结实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实现了故事人物形象的巨大反转效果。这个反转效果直接让观影者改变了对牛结实的“流氓”形象认知,体现了导演对剧情极致的把控能力。

2)对自己孩子的爱让牛结实决绝的面对死亡

生活中,我们见识到太多的伟大母爱故事,然而,父爱同样深沉而伟大,甚至可能来的更加震撼。

在影片的结尾,牛结实在得知牛医生要杀死自己的孩子时,他愤怒的奔向了牛医生的家里,然而却没有寻到人,但是他也因此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牛医生和村民们的一场阴谋,他们希望自己死去。不仅如此,那把屠刀同样挥向了他的孩子。

他回到马寡妇家中,发现了堕胎药,知晓了马寡妇想要他活着而牺牲孩子的时候,他的愤怒无以复加。然而在看到马寡妇决绝的想要跳下楼来威胁他时,这个铁血硬汉无奈而痛苦的跪了下来并吃下了那包药。他最终拖着棺材独自离开村子,同时向前来围观的村民们磕头并重复着:“娃儿无过,娃儿无过”。这是影片中最催人泪下的片段,充斥着绝望。

导演用牛结实前期的“无畏”和对孩子的爱导致的“妥协”再一次制造了这个人物形象的巨大反转。这一次的反转来的更加剧烈,直接将剧情推向了高潮。导演用牛结实拯救孩子这一段故事直接升华了牛结实的人物形象。现实生活中,虽然父爱不像影片中这样极端剧烈,但又何尝不是体现在方方面面中呢?

在我看来,导演通过爱情和父爱,在影片的最后明明白白的将电影主题“爱使人拥有这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呈现出来,引发观影者对爱这一永恒话题的思考。

02 采用象征手法表现影片深层寓意:世间万物皆遵循因果循环关系

“天道有轮回”,万事万物都遵循着因果循环。导演在影片中设置了多个人物故事,来象征表现这种因果循环关系。而这种关系,也恰恰反映了现实世界中人们潜意识中固有的观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且看导演是如何在影片中巧妙地表现因果循环的吧。

1)外来医生与牛结实的故事象征的因果循环关系

影片的开始便是牛结实在车上被几个小伙子装进麻袋暴打并扔下山坡的恐怖画面,而外来医生乘坐的摩托三轮车恰恰撞上了麻袋中的牛结实。受到惊吓的外来医生拿起一块石头解开了麻袋上的绳子,却不料里边钻出了牛结实。牛结实恶狠狠的说了一句:“撞老子做啥子”,随后离去,在即将下山的时候,牛结实转身又对外来医生说了一句:“欠老子条命晓得不”。

导演精心安排的这个场景非常有水准,它为影后续外来医生拯救牛结实的生命找到了缘由,使剧情以此而一步步推动向前发展。影片中外来医生拯救奄奄一息的牛结实时候,对着牛结实说了一句话:“我还欠你一条命呢”,完美的呼应了牛结实之前的话。在我看来,导演精心的设计了这个细节,属于比较直接的象征手法,暗示着冥冥之中,自有轮回因果,欠下的债,早晚要还。

2)牛医生与牛结实的故事象征的因果循环关系

在外留学的牛医生,因为小时候为防范牛结实而钉死通风口,最终导致爷爷奶奶窒息死去而对牛结实怀恨在心。面对村民的邀请,他凭借在外学习的知识,设计了一场针对牛结实的精心“谋杀”,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然而他的成功是暂时的,他误拿了本来是为牛结实准备的毒腊肉,影片的结尾展现了他中毒留下鼻血的场景,暗示了他最终死亡的结局。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杀人偿命是自古不变的道理。导演安排这样的故事情节,旨在警醒现实中的人们,种恶因,终会得恶果。

3)村民们与牛结实的故事象征的因果循环关系

牛结实与村民们的因果循环横贯整部影片。牛结实不断的恶搞村民,偷东西、调戏妇女、偷窥,可以说“无恶不作”。他的行为严重破坏了村里的风气与往日的和谐,于是他招致了村民们疯狂的报复。村民们请回了留学在外的牛医生,演了一出“大戏”,终于“杀死”了牛结实。戏到此时,影片用牛结实前后的不同处境来象征因果循环关系,他的结局在他与村民们的不断争斗中早已注定。

然而,村民们虽然杀死了牛结实,但是这个封建守旧的村庄却也遭受了灭顶之灾,山崩。虽然影片并没有直接表现山崩对村庄的直接毁灭,但这样的结果在观影者看来是必然的结局。

导演用采用象征手法不断地暗示因果循环关系的存在,这个关系看似虚无缥缈,但又处处有迹可循。在我看来,导演是想用冥冥中的因果循环关系来警醒现实中的人们,人立于世,当多向善,广积德,方能拥有美好的生活

03 分享影片带给我的关于追求美好生活的两点启迪

整部影片,导演以爱的伟大来展现主题,以象征的表现手法来寓意因果循环的存在,一实一虚,一明一暗,巧妙搭配。下面我将基于影片并结合现实生活,来谈谈我对爱和因果循环的思考。

1)只有奉献爱,才能得到爱

泰戈尔说:“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影片中的牛结实本来是一个不安分的“坏孩子”,然而影片的最后却将这个人物形象直接升华为光辉夺目的“高人”。这种反转正是由牛结实对马寡妇的真爱和牛结实对孩子的父爱带来的。

现实生活中,爱与被爱是每一个生命的基本需求,而生活在群体中,人的这种需求会变得更加强烈。就像泰戈尔说的那样,爱可以让生命活的更加充实,爱可以让人更像“人”。在生活中,我们只有时时奉献爱,才能时时得到爱。

2)正确利用因果循环关系指导生活

佛家有云:“世间之事,没有偶然,有的只是在天道轨迹之下的必然,因果循环,生生不息。”影片里,无论主线故事还是支线故事,无论是主角故事还是配角故事,都在不断象征着因果循环关系存在。

在我看来,现实生活中,因果循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因果循环却可以指导人们如何生活。细想生活中的事,你的一句暖心的话,是否安慰了一个悲伤的灵魂,得到一个知心好友。你的一个善意的举动,是否帮助了一个正在迷失的人,得到了一句真心的感谢。

既然知晓因果循环关系的存在,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当时刻以因果循环关系来指导自己:做每一件事时都尽量结善因,这样方能处处得善果。

总结一下:

《杀生》这部影片映射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引发观影者多个角度的思考。要想真正看懂这部影片,不仅要从影片主题出发,更要结合电影采用的象征手法来探究深层寓意。我们在生活中,当善用因果,当为爱而活,这样我们每个人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才能阳光快乐的在这个世界生存。

因此我从电影主题和影片采用象征手法展现的寓意两个角度来解读这部影片的魅力之处,也从中得到了关于奉献爱和善用因果循环关系可以让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启迪。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