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腐病、枯萎病、立枯、死苗烂根危害严重,教你一招防治它

最近天气变化无常,许多地区出现内涝、沤根现象,从而并发了许多病害,有许多种植户反应,死棵大面积的发生,而有的早上看着很好的长势,过几天就整片整片的死了!

这就是出现了严重的根部病害,最近蔬菜上通常有下列常见的根部病害!

一、根腐病

根腐病是移栽后经常出现的病害,有细菌性根腐病和真菌性由镰刀菌或疫霉属卵门真菌侵染的圆斑根腐病。受害植株矮小,叶片黄化、脱落。或者地上部分出现萎蔫、干枯,导致全株枯萎死亡。拔出后根的颜色为褐色,病部腐烂处的维管束变褐。

根腐病对作物的危害有:

1、危害幼苗,成株期也能发病

发病初期,仅仅是个别支根和须根感病,并逐渐向主根扩展,主根感病就会慢慢感染。

2、后期根部腐烂

后期根部腐烂程度会加剧,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地上部分因养分供不应求,新叶首先发黄,在中午前后光照强、蒸发量大时,植株上部叶片才出现萎蔫,但夜间又能恢复。

3、病情严重时

病情严重时,萎蔫状况夜间也不能再恢复,整株叶片发黄、枯萎。此时,根皮变褐,并与髓部分离,最终全株死亡。

二、枯萎病

枯萎病是一种很难治疗的病害,最初表现为部分叶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状,但萎蔫叶片早晚能恢复,这种状态维持3-4天后,萎蔫叶片就不再恢复,致整株枯死(青干)。黄瓜枯萎病茎蔓纵切,维管束变褐色。西红柿木质部则多变成黑色。

并且枯萎病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不进行及时防治,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死棵现象

茄子枯(黄)萎病

茄子枯(黄)萎病多发生在成株期,病株叶片自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病症多表现在一、二层分枝上,有时同一叶片仅半边变黄另一半健全如常。

病情严重时,整株叶片枯黄,横切病茎、病部维管束呈黑褐色。

而黄萎病为全株性病害,以结果初期发病最盛,早晚尚可恢复,后期病叶由黄变褐,最后干枯脱落。劈开病根,茎、分枝及叶柄等部位,可见其维管束变黑褐色。

三、沤根

造成沤根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水分过高,在近期强对流天气或遇连阴雨天气中极易出现,根系长期处在缺氧的环境,使根系窒息死亡。

沤根主要在外观形象是植株锈住不长,叶片深绿色,叶片周边一般有黄边,拔出观察,不生新根,根的颜色为褐色,严重时根的表皮易脱落,与根腐病相比,植株出现萎蔫时较晚。

但这种生理性病害(障碍)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极易演变成侵染性病害。如果沤根持续时间长,土壤中腐生的茄病镰孢侵染后就会发展成镰刀菌根腐病;当土壤中腐生的腐霉菌侵染后也会变成根腐病。

四、立枯病

立枯病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侵染引起,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

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

五、黑根病

黑根病是由螺壳状丝囊霉侵染引起的,发病初期程立枯病症状,中后期地上部萎蔫枯黄,根部全都腐坏变褐变细,主根常从近地面处折断。

近期天气变化无常,而根部病变初期不易察觉,地上部表现不明显;一旦地上部分出现明显症状时,如叶片变黄、变小、发叶迟缓、提早落叶等,病害已经非常严重了。所以一定要抓紧时间进行防治!

如何做好根部病害的防治

1、合理轮作:重病田与禾本科实行5-6年轮作。保护地栽培,可与蔬菜进行轮作,大田栽培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一般情况下不要和茄果类轮作。

2、做好排水工作,排出积水,特别是雨季。



3、要使用发酵腐熟过的有机肥,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线虫的危害。平衡土壤PH值,注重土壤处理,土壤消毒,增加土壤透气性,合理翻耕。

4、浇灌土地时,施用康尔根,针对根腐病、黑根病、沤根、枯萎病、立枯病、死苗烂根、根肿效果显著。并且改良土壤,加速土壤中有机质分解、促进土壤团粒的形成,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群,抑制病原微生物,预防、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加入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及有益生物菌群加入生根活性剂,抑制病源菌滋生,修复受损根部细胞,激发细胞的活性,加速根部与有益生菌的结合,直达菌灶,使根部自身产生抗体,增加植物酶的活性,抑制根部病害二次感染。



同时改良土壤环境,增加透气性,药液可被植物的根、茎、叶部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株体内向上传导。对根腐病、枯萎病、沤根、死苗烂根、黑根、根肿、红根、黄叶、粗皮、黑根病等病害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