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生态”为支点 吉县农民赚上了“生态钱”



山西经济日报记者 王 媛 通讯员 王彦章

以生态为基的山区吉县,把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生态、苹果、旅游三大产业融合叠加、相得益彰,以“绿色生态”为支点,按照“碧水蓝天净土三大行动、苹果旅游生态三色开发、政府企业农户三维推动”的思路,将增绿和增收、生态和生计有机结合,带动农民吃上“生态饭”,赚上了“生态钱”。

守护绿水青山

生态是吉县最大的本钱,是发展全域旅游和有机苹果的基础。吉县在加大植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碧水蓝天净土三大行动。

吉县在水体保护上不遗余力。近年来吉县以先后实施小流域坝系工程等一批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全县累计完成治理面积9.3万公顷,建大中型淤地坝79座,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66.4%。系统治理水污染,投资8000余万元,建设完成了州川河污水管网及人工湿地工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壶口污水处理站工程,污水直排横流得以终结。大力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煤改生物质”,清洁取暖面积大幅增加;严格散煤管控,劣质散煤在城区全部取缔、禁用;深入开展柴油货车和散装物料车专项整治,2019年全县二级以上优良天气达289天。全面推进农业污染防治,制定了《关于在全县开展清理果业废弃物工作实施方案》,全县共设立37个打包回收站点,出台了具体的奖补办法,县财政每斤给予奖补1元,累计回收反光膜、农药瓶44万余斤。

转化金山银山

吉县通过绿色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经济发展反哺绿色资源。围绕“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促民增收”这条主线,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形成了以东部油松防护林、南部刺槐防护林、中部水果经济林、西部干果经济林为特色的生态经济型林业体系。全县8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2%,79个行政村移民新村进行了全面绿化,为乡村旅游美化了环境。

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吉县大力推动苹果有机化、高端化,并推进种养加生态循环。探索有机旱作技术模式集成,建设并通过国家有机苹果认证3.5万亩,建立苹果出口基地5万亩,申请吉县苹果地理标志保护,出口美国、澳大利亚等市场。苹果面积达28万亩,产量22万吨,产值10亿元,果农人均超过1万元。特别是有机苹果、艺术苹果、功能苹果的开发,采摘果园、智慧果园的兴起,为吉县苹果带来更多的溢价效应和品牌价值。

依托大河大山,受益于良好生态,吉县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聚焦“中华根·黄河魂”,积极创建壶口5A级景区,举办了“黄河大合唱”为主导的歌唱黄河艺术周。人祖山景区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举办了“春华秋实”全域旅游活动,大力推动“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2019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00余万元,壶口景区接待游客人数161万人次,门票收入9560万元,同比增长26%,全县旅游综合收入97.14亿元,同比增长25%。

农民吃上“生态饭”

吉县毗邻黄河,是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吉县县委、县政府在发展定位上,把生态功能区目标放在核心和首要,在五年规划和年度目标计划、产业方向和布局,项目引进和开发,都围绕生态环境来展开,并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坚持“生态产业化是基础,产业生态化是关键”理念。吉县一方面把生态当作产业来做实做强,支持农民组建林业、水保企业和专业合作社20余个。苹果企业和合作社,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发展有机、绿色苹果,构建线上线下的直销平台。另一方面,吉县大力提升县域主导产业的生态化进程。通过国家认证的有机苹果面积逐年扩大,“苹果——养猪(牛)——沼气——苹果”农业生态循环体系已经建立。乡村观光生态体验游已初具规模,光伏发电已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吉县副县长邱肖宾说:“生态建设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市场化作用,开发有竞争力的生态性产品,让企业和农民成为市场主体,让企业和农民有收益是关键。”现在以壶口为龙头的全域旅游、以有机苹果为拳头的苹果系列产品、以人祖山为基地的森林康养项目都深受消费者青睐,也成为吉县生态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