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冠山赛大猪,来看看古巷赛大鹅

土神的祭祀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土神本来就兼有农神的身份,对土神的“春祈秋报”,供物多用农副产品。因而,营神赛会时供品的比赛,也很自然表现出农业社会的特色。

例如,施鸿保《闽小记》记载,清代福建诏安元宵节祭城隍,有斗鸡之会,“连案供祀,以最肥大者居上,称为元宝。凡得元宝者,群贺之,以为一岁利市之兆”。参加斗大鸡比赛的,虽然不一定是农家,但这种比赛,分明表现了农业社会的特色。

潮汕乡间营大老爷,摆神前的供品,大多是农家自产。在祈求神佑的同时,也有报谢神恩的心意。正二月间,五谷才开始播种,塘鱼还未曾放养,自产供品,多用禽畜。用来报谢神恩的禽畜,当然是愈大只愈好,各家各户都从自己喂养的禽畜里头,挑大的宰。这些供品拿到神厂前去供神,既表示自己的虔诚,也不无炫耀自家劳动本领和经济实力的用意。于是,自然而然地也就有了竞赛供品的习俗。最出名者,有潮安古巷的赛大鹅和澄海冠山的赛大猪。


马卡 摄

古巷的大老爷是玄天上帝。每年正月十九是营大老爷的节日,四乡六里的亲戚朋友都到古巷来作客。古巷大老爷的出巡,在仪式上与潮汕各地并无不同,不能引起客人多少兴趣。倒是摆神前的供品,怪惹人注目。家家户户的供桌上,都有两只硕大的卤水鹅--古巷人赛大鹅呢。


据说,为了这一天的赛大鹅,古巷人可是花了大心血。入冬前后的头科鹅雏容易得病,要用西洋参水喂它,以提高抗病力。小鹅换粗毛了,正是长骨格的时候,又喂以舒筋活络丸,尽量使它长得身架庞大。到过年前后,头科鹅已经长成体重十馀斤的成鹅,这时,就得用精饲料催肥。喂小鹅比工夫,饲大鹅可就是比本钱了。成鹅的食量很大,一日夜十头八斤番薯不在话下,可倒长得慢了,再长一斤肉,要比原来多费好几倍的食料。

家境富裕的,为了这两只肥鹅,赔上几担番薯倒不成问题;穷人家为了这两只肥鹅,还真得勒紧裤腰带。不过,大家都乐意这样做。因为这不光是对神明的虔诚,也在显示自己的劳动本领和家境的富有。

肥鹅摆上供桌了,一只只圆滚滚的,肥得见不到脊骨,最大的有二十几三十斤。客人们绕着神前的供桌慢慢转,一边观看一边赞叹,评判着谁家的肥鹅养得最出色。主人们心里都乐滋滋的,这种自发的乡间赛会,一般不会要奖品,可客人的赞叹,不是最好的奖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