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菀,见过吗?清热解毒。主肠炎、结膜炎、中耳炎


黄菀

来源产地

为菊种植物森林千里光的全草。8~9月采。生于河谷草甸子、林缘、林下阴湿地。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台湾等地。


【原形态】

森林千里光 多年生草本,高约50-100cm。根状茎短,歪斜。茎单生或有时丛生,直立,近无毛,上部有稍斜升的花序枝。单叶互生;部叶在花期常枯萎;中部叶较大,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5cm,宽约5cm,先端尖,基部渐狭,的无柄而关抱茎,边缘有细锯齿,两面被疏毛或的无毛,有细羽状脉;上部叶条状披针形至条形。头状花序,多数,小,排列成复伞房状;梗细长,被短柔毛,有条形苞叶;总苞近柱状,长6-7mm,基部有数个条形苞叶;总苞片1层,10-12个,条状长圆形,先端三角形,背面有短毛;舌状花约5个,黄色,舌片条形;筒状花多数。瘦果,圆柱形,有纵肋,无毛,冠毛白色,有多数不等长毛,长6-6.5mm。种子淡褐色。花期6-8月。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苦、辛,寒。

清热解毒。主治热痢,眼肿,痈疽疔毒。

《中药大辞典》

苦辛,寒。

入肝、脾经。

清热解毒。治热痢,眼肿,痈疖疔毒。


《中华本草》

味苦;辛;性寒

清热解毒。主痢疾;肠炎;肝炎;结膜炎;中耳炎;痈疗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运用】

①治肠炎,痈疮:

黄菀配鼠曲草(或火绒草),水煎服。

②治肝炎,结膜炎:

黄菀配龙胆草或獐牙菜,水煎服。


③治疮肿:

黄菀,捣敷。(性味以下出《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