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告别“拖拉”养成好习惯

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多地教育部门已纷纷明确学校开学时间。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真是一个漫长的寒假,按江苏南京的中小学放假时间计算,1月18日正式放假,如果按计划时间4月7日开学,这个假期一共放了80天。

面临复课开学,意味着孩子们将要从假期的状态中重新回到校园,孩子们需要提前调整和过渡,做好准备,以适应入学后生活学习上的变化,才能在开学后不至于手忙脚乱。

趁此机会,家长们正好可以将“时间管理”的概念,引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帮孩子建立时间意识,有效率地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将对孩子的未来大有裨益。

一、“时间管理”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习惯,是人们形成的稳定、持久的行为倾向。

养成一个习惯的周期大约在1个月左右,巩固习惯需要3个月,越复杂的习惯,需要越长的时间。

用“时间管理”帮孩子养成好习惯,通俗说就是把孩子需要做的事情,科学地安排到每天的时间表中,定时执行,定期检查复盘,从而逐步形成“自动化”行为。

儿童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孩子小的时候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贯穿孩子日常生活始终,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的时候,不要管太严,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其实不然。

从心理学分析,习惯都具有生理和心理基础,纠正坏习惯,会引起个体的不良体验,从而遇到抵抗。

养成好的习惯很难,但改掉一个人的坏习惯,难上加难。

对于即将开学的孩子们来说,首先需要调整的恐怕就是作息习惯。

①作息习惯

米歇尔·奥巴马在她的自传中提到过,自己在刚做母亲的几年里,也曾被家庭事业所烦累,尤其是面对年幼的孩子们,生活的混乱让她一度非常压抑。

后来,米歇尔给孩子们制定了严格的作息计划,每晚8点30分熄灯。

这条家规严格到,如果奥巴马不想错过与女儿们相聚的时光,就要尽早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好,以适应女儿们的作息时间。

固定熄灯时间后,米歇尔果然觉得轻松很多,女儿们也可以得到更好的休息,白天有更好的状态。

哪怕我们不能像米歇尔一样严格8点30分熄灯,也应尽量按上学时的要求,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帮助孩子提早建立生物钟,才能在开学时,避免因适应新的时间安排,导致孩子多余的能量消耗。

②自理习惯

对于中国的孩子们来说,缺乏自理能力是一大主流问题。

自理能力主要锻炼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自理的习惯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习惯,自主性和决断性的培养。

假期里,家长可以尽可能让孩子学会新的生活技能,照顾自己,提升自理能力,培养习惯。

还可以给孩子分担部分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负责浇花、整理房间等,建立“工作制度”,定时定期检查完成效果。

学习习惯

研究表明,孩子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随着年级的增长,这种影响将越来越明显。

在学习过程中,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包括认真听讲、认真书写、预习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习惯。

发展心理学认为,大多儿童的学习动机是外部动机为主,自控能力较弱,这也对家长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在孩子幼年时,就帮助他们开始养成好习惯。

儿子最近开始练习写字了,刚开始写的歪歪扭扭,我没有过多矫正,而是鼓励他认真书写,只要过程认真,就算完成任务。

写得越来越多了,加上每个字写之前我会跟他一起观察分析,有的字可以写得不错了。

我很注重培养他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于是跟他商量好限定时间后,就交由他自己完成。

但是写完字我会检查,由于每天练习,很了解他的水平,字写得是否认真,一眼便知。

与他核实以后,会要求他擦掉重写,孩子会很希望能写出让妈妈赞扬的字(外部动机),所以多数时间可以完成得不错。

但是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反复

如果儿子不认真写字,常常会超过规定时间,我会再给他一次机会,并约定完成任务才可以听故事机,这样一来,通常他就可以做到认真了。

帮孩子养成好习惯,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但在孩子幼年期就养成这些好习惯,是事半功倍的,孩子长大后,会更加独立,自主,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照顾自己。


二、时间概念的模糊性,是孩子拖拉的根本原因


如果你问,有没有做事利利索索,痛痛快快,绝不拖拉的孩子啊?

可能会有吧,但绝对是极少的,现实是,很多孩子都有“拖拉”的问题。

为什么孩子就是会“拖拉”呢?其实跟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关。

1、孩子“拖拉”与发展限制有关

张文亮在《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中,形象地把孩子比喻为“蜗牛”,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不能与成人一样高效地完成任务。

可以说,所谓“拖拉”,往往不过是因为,那是孩子的本真属性,只是由于成人的“不耐烦”,或生活节奏不匹配,才给孩子贴上了“拖拉”的标签。

2、孩子“拖拉”与时间的抽象性有关

心理学大师皮亚杰把儿童思维发展划分为四大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岁至成年)

其中,只有到了形式运算阶段,才开始出现抽象逻辑运演,其他发展阶段,都离不开形象思维。

而时间的概念属于抽象概念,孩子并不能直接感知时间是什么,造成了孩子“时间”概念的模糊。

所以,孩子很容易忘记时间,沉浸在某一个状态中,无法很好管理自己的时间。

3、孩子“拖拉”与缺乏时间价值感有关

对于孩子来说,最不缺的可能就是时间,所以时间的珍贵,他们无法理解。

要求孩子珍惜时间,需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价值感,告诉他们时间为什么宝贵,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利用时间。

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做一个“时间测试”的小游戏,比如,家长和孩子比一比,在五分钟之内,可以叠多少件衣服,或者写多少个字。

通过小竞赛,让孩子了解五分钟的概念,孩子就会知道,原来在五分钟之内,就可以做这么多事啊,那么如果认真写作业,可能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可以写完,之后就能做其他感兴趣的事了。

三、怎样帮助孩子有效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想让孩子告别“拖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时间管理能力,家长可以从这几方面做起。

1、通过游戏提高孩子的时间敏感性

画张时间饼

一天快结束时,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边回忆,边画一张时间饼。

可以是当天孩子做了什么,或者上一个小时孩子做了什么,把不同事情所占的时间比例大致画在饼图上,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绘制结束后,可以根据时间饼,与孩子一起思考有没有被浪费的时间,讨论怎样做才是更合理的时间安排方法。

同样也可以在一天开始前,进行时间记录,到晚上一起讨论反思,也能起到相当的效果。

注意在过程中,要以积极正向的心态进行,不要趁机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帮助孩子多思考,鼓励孩子做出改变。

七彩小时钟

与孩子一起制定任务计划表,可以把不同事情安排在不同时间段。

做一个时钟圆盘,在相应的时间段内涂色,到了预定的时间,就请孩子按照小时钟上的安排,去完成任务。

比如上午9点开始学20分钟的外语,就在9点到10点之前的位置涂色,最终做出一个漂亮的七彩时钟。

也可以利用七彩时钟控制孩子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比如下午5点有半小时电子屏幕时间,也可以标在时钟上,请孩子按照计划安排,按时关闭屏幕。

撕纸小游戏

引用时间管理的经典游戏“撕纸小游戏”,帮孩子建立24小时的概念。

做一条长长的纸条,分成24个格。跟孩子一起讨论,每天睡眠的时间有多少个小时,然后把睡眠时间撕掉,再看看户外玩耍多少小时,再撕掉,以此类推。

撕纸游戏可以更具象地帮孩子理解,在一天中都做了什么事,24个小时都是如何安排的,从而思考怎样把自己的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2、给孩子创造自主时间

孩子一天天成长,自我意识逐渐加强,需要独立的空间和时间。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家长还需要注意,

不能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过于饱满。

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发展限制,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说孩子“懒”、“磨蹭”、“拖拉”等,给孩子留出充足的时间自主地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让孩子对自己的时间掌握更有信心。

比如,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这样就可以在上学之前,提前叫孩子起床。


给孩子预留充足的时间,请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会更有成就感,自主性也会得到提高。

其次,如果孩子课业负担较重,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创造自主安排的时间,允许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

家长可以和孩子沟通商议,但不要替孩子做主

,锻炼孩子自主安排时间的能力。

可以定期与孩子一起复盘,都做了哪些事情,有什么收获,还想做什么事情,可以怎样具体安排等。

3、帮助孩子一起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是最有效的时间管理工具之一,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时间安排的计划表,贴在家中显眼的位置,随时提醒孩子按计划完成。

制作过程中,由于孩子的时间效度感普遍偏高,总是认为自己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做很多事情,家长可以帮孩子把把关,或者让孩子亲自体验一下安排的合理性,再对计划表进行修改。

在制定过程中,要帮助孩子理解目标的概念,学习制定合理可执行的目标,把任务细化,量化,比如“学英语”就不是量化的目标,可以制定为“学习10个英语单词”。

制定过程中注意劳逸结合,穿插进行不同任务,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专注力持续时间不同,要根据孩子自身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

制定反馈方案,完成任务后可以在表格上画勾,或者贴小贴画,及时了解任务完成情况,利于定期总结反思。

设立奖励机制,完成任务后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低领儿童可以进行物质奖励,逐步向精神奖励、口头奖励过渡,有助于孩子内驱力的形成。

写在最后:

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了第四次“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

调查显示,“00”后学习日的闲暇时间时长超过了“90”后,时间管理能力对于孩子们来说,更加重要。

时间管理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经过后天培养的。

在即将开学的日子里,家长多陪伴、帮助孩子更好进行时间管理,养成好习惯,就可以为入学打好基础,更好实现过渡,让孩子更顺利地适应校园学习生活。

萨妮儿,二宝妈妈,二级心理咨询师,育儿育己,成长的路上,给你温暖和力量,欢迎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