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会写“战疫”作文?张老师给你做示范,值得收藏!

突如其来的疫情,像一块巨石,砸碎了我们所有人这个春节的计划。

宅在家里,刷着新闻,关注着疫情的变化。

有的让我们感动,有的也让我们揪心。

但更多的是让我们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是的,在复杂的情绪里,看着这些人、这些事,我更爱我的国了!


一、

1月20号,讲真话的钟南山院士首次提出武汉人不要出来,外地人不要去武汉,拉响了严峻的疫情警报。

84岁高龄的他,却一路生死逆行,冲到武汉防疫第一线。

航班已经买不到机票,钟院士就和助手挤上一列五点的高铁。

在餐车的一角,连日劳苦的他,累到仰倒在座位上闭目凝思。

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北京,一天时间,三个城市,这一天,他只睡了4个小时。

1月28日,钟南山再次接受采访,他几度哽咽,眼含泪光。

说武汉是一个英雄城市。

武汉是可以过关的。

除夕之夜,原本阖家团圆的日子。

73岁的李兰娟院士,却要匆忙奔赴北京,参加“新冠肺炎”疫情会议。

当晚9点多,李兰娟才从北京返回杭州,晚饭来不及回家,就在首都机场吃了一份饺子。

此前的1月18日,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曾同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一起,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前线,听取疫情汇报。

1月20日下午,李兰娟和钟南山,还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防控情况,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正是基于他们的判断和防治策略,武汉方面,终于迈出关键一步——“封城”。

1月24日,李兰娟院士带领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团队经过不懈努力,凭借当年分离SARS病毒的经验,在极短时间内成功分离到了新型冠状病毒毒株。

为即将开展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抗病毒药物的筛选以及快速检测试剂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情怀、有担当,专业精湛、以身许国!

国士犹在,扶危渡厄!

这样的国,我怎能不爱!


二、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护士单霞。

为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脱防护衣帽的时间,这个爱美的“90后”姑娘,毅然剪掉了自己的长发:

“头发没有了还可以再长,现在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

长期佩戴口罩护目镜,留下深深的勒痕。

脸颊

淤紫,鼻尖溃疡,有的甚至开始化脓。

手被汗水泡白。护目镜被汗水蒸汽笼罩。

十二小时不敢喝水,甚至还要用上尿不湿。只因不能随便脱下防护服。

不眠不休,连续作战。

实在累到不行,就这样简单地席地而卧。

不愿面对镜头,不想说出自己的名字,害怕父母知道后会担心。

看到患者病危,自己会难过流泪。

看到患者痊愈出院,会比亲人还要高兴。

顾不上家人的安危,多日不见的女儿只能隔空抱抱。

自己的生死,更是早就抛开。

一张张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

背后是无数医护工作者不计报酬、不计生死的大爱。

天使降临,佑护人间。

这样的国,我怎能不爱!


三、

“若有战,召必至!”,疫情就是命令。

大年三十,他们逆行奔袭,奔向最危险的战场。

17年前,他们是抗击非典的生力军,

17年后,他们义无反顾。

临行前,她挽袖打针提高免疫力。

一周后,她满脸口罩压痕,

眼神却依旧坚毅。

在ICU病房,军医们“全副武装”。

厚重的防护服包裹全身,

看不清脸庞。

他们在隔离服上互相写下名字,画上简单的图案方便辨认。也寄托着美好的祝愿。

我们不知道面罩之后的他们是谁,

只知道,他们是最乐观的中国军人。

1月27日晚,军队紧急运送1.5万套防护服发往武汉。

仅用20多分钟,官兵们就完成了装载、倒运。

从上“战场”那一刻开始,他们就争分夺秒不舍昼夜,展示了中国军人的效率。

和我们一样,他们也是父母、儿女。

和我们又不一样,穿上军装,他们是军人。

穿上白大褂和防护服,他们是医生、是护士。

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我们可能没人认识他们。

风雨来临,好像已经习惯,他们挡在身前,给我们保护和力量。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人。

这样的国,我怎能不爱!


四、

2月2日,火神山医院,在数千万“云监工”的瞩目下,顺利建成,并于当天上午正式交付人民军队。

2月3日,火神山将迎来第一位新冠病人!军队1400名医护人员将肩负使命!

而雷神山医院,也将在2月5日建成投用。

1、1月23日下午,武汉决定,将参照“小汤山”模式,建设火神山医院。

2、1月23日晚,中信设计集中60名骨干力量。

5小时拿出了场地平整图,

24小时拿出了平面设计图,

60小时拿出了施工图纸。

3、1月24日凌晨(23日晚),大年三十,35台铲车、10台推土机和8台压路机完成集结。

4、1月24日9时,工地平整现场,100台重型机械同时发力。

5、1月24日除夕夜,累计平整全部场地5万平方米。

相当于7个足球场大小,内转土方15万立方米,足以填满57个游泳池。

6、1月25日, 大年初一,曾任小汤山医院院长张雁灵,奉命出征武汉。与此同时,火神山医院正式施工。

7、1月25日,火神山医院第一个5G网络开通。

8、1月26日,武汉市透露,火神山医院预计2月2日可整体移交解放军管理。

时间就是生命,比原计划提前了1天。

9、1月27日,工人加紧铺装3万平全覆盖防渗膜。

据设计,医院雨水全收集全消毒,不让一滴污水进入环境。

10、1月29日,数千万网友化身“云监工”,高峰时在线“监工”超过4000万,为建设者鼓与呼。

11、1月31日,9成集装箱的拼装完成。2月1日凌晨,火神山医院顺利通电,3天架设7公里电缆。

疫情就是命令,现场就是战场!

此次参战,共有中建三局、武汉建工、武汉市政、汉阳市政4家企业、数千勇士。

自1月25日正式施工,经过短短7天168小时,昼夜不息的施工,火神山横空出世,再次创造中国奇迹!

而背后,是4200名建设工地将士,日夜拼命、舍生忘死的奋战!

高峰期,仅现场工人就超4200人,大型机械设备超过1000台。

这世界,哪有什么奇迹,不过是有人,在背后拼尽全力。

是那些建设勇士们!

是他们放弃了团聚,放弃了年夜饭!

是他们冒着寒风冷雨,头顶星辰,在泥水里摸爬滚打。

是他们24小时倒班制战斗,百炼成钢!

没有桌椅,站着蹲着吃饭;没有床铺,驾驶室休息。

越是艰难,越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不仅是医生、军人,

还有星月兼程的他们。

这样的国,我怎能不爱!


五、

湖州,一名老人来到社区,在桌上放了一沓崭新的100元钞票。而后,他朝着工作人员深深鞠了一躬:

“国家有难,我就要出份力。”

说完转身就走,工作人员想让老爷子留下名字,他却拒绝了。

“要写名字,应该写一名知恩者。”

后来人们才知道,老人83岁,是一名老党员,年轻时受资助免费上过学。

他的家庭并不宽裕,老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他就四处捡些废品补贴家用。

一万元,对于一个拾废品为生的老人来说,得多少个日夜,多少次风雨,才能一点点积攒下来。

国家有难,他却没有一丝犹豫。

武汉卓尔万豪酒店,有北京上海的医疗队,近400医护人员住在这里。

大年初三下午,来了一个农民。

他开着农用三轮车赶来,车上,装了24箱蔬菜。他说:

“听说医疗队住在这里,我送些新鲜的菜来。”

他坚持不要钱。

这个质朴的农民,骑了40公里电动三轮车。

他不会用导航,一路问路找到酒店,脸和手都被风吹得通红。

但他很开心,告诉酒店的人:“这是最新鲜的!我只有这么多了。”

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哭了。

其实,武汉封城后,本地菜农的菜本来能卖得很好……

让我们记住他:秦师傅, 45岁,武汉的一位菜农。

08年汶川大地震,湖北对口支援雅安市汉源县,集全省之力帮助汉源县灾后重建。

当地村民余邦能家里没有现金,

30日,老余起了个大早,在自家的田地里挖了50多斤新鲜的青菜,步行1个小时,来到乡上售卖。

卖完菜,老余顾不上吃午饭,赶紧来到捐赠点。

眼眶湿润着,把100块钱零钱放在了捐款箱旁。

他哽咽着说:

“虽然我的钱不多,但也是心意!”

要知道,2018年之前,他家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微薄之力,汇聚成河。

这样的国,我怎能不爱!


六、

在这所有的故事里,有有名字的,更多的是没名字的。

就像他们:

城管、环卫、交警、医生、特警……

没有名字,没有造型,每个人的脸都不清。

疫情袭来,中华大地上,正是有千千万万的他们,默默奋战,护佑我们。

还有那些连张照片都没留下的:

救护车司机、超市营业员、外卖小哥、医疗用品运输车队……

我们只知道他们很平凡,但却未必知道他们现在很重要。

是他们依然穿梭在危险的城市之中,保障着我们城市的正常运行。

平凡的人,做平凡事。

坚守岗位、众志成城!

这样的国,我怎能不爱!


七、

也许有人说,武汉新冠肺炎是场灾难,没必要唱赞歌。

是的,我承认,在这场疫情里确实有的人失去生命、有的家庭支离破碎、有的人生可能还因此改变。

但是,我们不能对这场“战疫”里喷薄而出的精神力量视而不见!

网上的新闻很多,让我们情绪波动。

一会儿失望透顶, 一会儿心怀期待。

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都爱着这个国家。

爱这片土地,

爱这片土地孕育的文化。

爱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我爱我的国,我知道她缺点很多、并不完美。

我每天会被很多事气得肝疼,同时也被无数美好的人所震撼和感动。

我微不足道,但是有千千万万个“我”,明知祖国不完美,

我们依然爱她,愿意为她努力。

这样的国,我、我们怎么不爱!


作者简介:看风景的老张,一个不算太老的中年奶爸,三观正,有温度,关注教育也关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