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这部老辣的官场现形记,看文化馆人细思极恐的生存窘境


电影《背靠背,脸对脸》剧照

最近看了一部跟我差不多岁数的电影:《背靠背,脸对脸》,1994年上映。

描写的文化馆馆长王双立一心想要升为正式馆长,却屡屡不得。上级派来各路正职馆长,正副各方势力,在其中的明争暗斗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文化馆”,也应该是立意上特别的考虑。

好比是《红楼梦》里的贾政这样的取名,暗含讽刺。

叫“正经”的,假不正经,叫文化馆的,唯独没“文化”。

“背靠背,脸对脸”,这个电影名字也很特别。

就是核心的指出了官场上的表里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普遍生存模式

第一次来了个土包子:无才的乡里干部老马。王双立轻而易举的给挤兑走了。

后来来了个冷局长的亲随,闫馆长。

这个闫馆长厉害的多,跟局长们已经是现成的关系。他走的是王双立所谓“上层路线”。

但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新来的领导终究没有王双立这个“地头蛇”有优势。他旁边的人都在想方设法的维护王双立和荫庇他们的“特权”。

终于,闫馆长因为跟下属女孩有私情被陷害而揭发。王双立羽翼下的猴子一心想要报复辞退他的闫馆长,把拍到的“艳照”给了王双立。

但,经过几次人事起落以后,被气病了的他,经过医院走一遭,王双立似乎想明白了。

他在这样的体制下,纵使有浑身解数,猴精猴精的,也不过是政权下的一颗无可奈何的棋子。斗来斗去,斗不过这样的体制。

而在这样的恶斗里,自己却从来没有体验过鲜活的生活。

没有得到什么,反而失去了太多。

他终于放弃了斗争,也可能是出于自己的安全和利益的考虑。毕竟闫馆长那个女孩的哥哥有背景。

不管怎么说,他的放弃,也总归是为自己在这样牢笼一般的体制下争得了一些些的

为人的自尊和自由、自在。

这部影片的讽刺非常辛辣。细节描写真是活灵活现。

包括对计划生育的批判,令人脊背发凉。

王双立的父亲,为了要生个孙子,竟然试图把孙女毒哑。这是什么样的私心和愚昧才能到这种程度。

这部影片里,每一个大角色,小角色,都演得入木三分。

似乎你不是在看电影,你就是文化馆里一个职员,在看着这样的一幕幕活生生的戏剧性的“现实”。

那时候的电影,不得不说,剧本扎实,演员功底深。真好啊!

那么,

这部电影到底批判的是什么呢?

是这里面的官吗?是这里面的复杂关系吗?

我觉得都不是。电影批判的是他们的

不得已!

这里面的复杂人性,不仅仅是来自于个人的欲望。更是来自于,那样的政策和环境下,他们不得不那样。

因为,这不单单是前途的问题,更是家族血脉的延续问题——就是家里有没有“后”。

男孩才是真正的“后”——这种观念,哪怕今天很多地方还阴魂不散。

更何况在94年时候的一个老父亲呢。

最“不得已”、“不得志”的就是两个主角:文化馆永恒的“二把手”王双立,和一心想他要个二胎的老爹。

老人家就是纯粹自私去迫害自己孙女吗?

并不是,他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公家说:只有第一个孩子先天性疾病或者残废,才能准生二胎。于是,他想出了往右的“阴招”:毒害

王双立的不得已在于:他必须有足够的权力,能保证自己轻易的靠关系得到医生的“伪”证明,证明他闺女是个“先天性心脏病”,从而得到准生证。

这是为了得到一个儿子,或者说满足他父亲的心愿,他想出来的往左的暗招:蒙混。

所以看到最后,所有人对精明又阴险的王双立不仅仅是厌恶,似乎都要去同情了……

想想,他们可不是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在斗啊,那是生死存亡的大计啊!

王双立的拿捏有度,真是演到了骨头里。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色,个性鲜明。

豆瓣9.4哦,妥妥的,推荐你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