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建了7家应急医院、3家方舱医院,累计捐赠超过1.2亿元……卓尔:抗疫战场的“弹药志愿军”

50多天,8个国家,14架飞机,7架专机,捐助超600万件医用防护物资覆盖湖北全部地市州,援建了7家应急医院、3家方舱医院,累计捐赠超过1.2亿元……这一串数字,记录了卓尔控股的抗疫努力。

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主流媒体大幅报道,称赞卓尔大爱精神。在卓尔抗疫铁军中,有一名志愿者叫迟强,他负责物资调配,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弹药志愿军”。

抗疫的一个多月里,迟强往返机场、物资仓库、重点医疗机构100多次,行程数千公里,收货、搬货、分发、送货,不分日夜,送达武汉85家医疗机构、5家方舱医院,覆盖全市48家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经手货物600万件,超200吨,价值数亿元。



主动请缨,奔赴物资运送一线

1月25日,武汉宣布封城第三天,医疗物资严重告急。卓尔控股董事长阎志第一时间购置了一千万元的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需要留守在武汉的同事将物资交接到协和医院(江汉区)、黄陂区人民医院、天河机场、江夏区红十字会、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地。面对卓尔企业党委书记阎志的号召,卓尔控股总裁办公室督办室总监迟强第一时间主动请缨。他说:“我是一名党员,应该带头。爱人和小孩在浠水老家,我没有后顾之忧,让我上吧!”经过考虑,卓尔企业党委批准了他的请战。

“快一秒,再快一秒,他们早一点穿上防护服,戴上医用N95口罩,就少了一点被感染的机率。”卓尔抗疫志愿队的迟强这样想。面对人手不够,迟强立马在卓尔总部机关党支部工作群里征集志愿者,短短5分钟,便征集齐了志愿者。随后,志愿者们将这一批防护物资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抗疫一线。

接下来的这50多天遇到困难的时候,迟强总是第一个站出来。送货师傅送到半路想打道回府,他让司机休息自己开;货车凌晨坏在半路上找不到人修,拿上家伙自己修;物资送到指定地点找不到人卸货,他二话不说带着司机搬;物资暂时无人签收,他半夜守着物资等人来。



任劳任怨,参与物资配送全过程

“要利用集团公司的全球供应链,不论价格,不论数量,不设上限,有多少要多少”。这是卓尔控股董事长阎志发出的号令,卓尔跨境供应链48小时打通全球采购,包机运送医疗物资,驰援抗疫一线。

一连数天,数架专机满载物资降落在天河机场,需要有人负责清关、办理提取手续、清点货物、分发货物等。迟强带领的物资配送组再一次站出来,主动接下这个重担。因为飞机落地时间不固定,有时候是半夜,有时候是凌晨,加上清关等手续,他要在机场等候好几个小时。冬夜的武汉冷入骨髓,他却从来不抱怨,只是说:“我的同事们都太辛苦了,他们连轴转了好几天,让他们去好好休息下,我来干就行。”

领到物资之后,迟强仔细盘点,并根据之前所做的计划分配到相应的医疗机构。这样一来,一天要来回机场、医院、仓库少则两三次,多则五六次,经常连吃饭的时间都挤不出来,往往要到转钟后的一两点才做完当天的物资配送。

由于长时间紧张工作,迟强有次开车差点撞上路边的电线杆。迟强心有余悸地说道,“能做这样一些充满正能量的事情,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坚持原则,物资分发统筹有序

在卓尔企业,坚持原则是迟强的处事之道。在这一次的物资分配中,他给来领物资的人留下“守规矩”的深刻印象。

“第一次分发物资时是让所有领取物资的单位到武汉天河机场直接领取,我们当时规定了领取顺序,当第一车物资出来的时候,大家一哄而上,甚至惊动了机场保安。”迟强介绍,湖北省内各地防护物资都告急,都想分得多一点。

“要守住救命的货!”这是迟强当时的第一反应。他立马让海关将货物挪走,借了一个电脑和笔记本,把物资安排清单抄在本子上,领走一家就签一个字。凌晨四点终于处理完毕,迟强想办法找来几块沙琪玛,他和另外三名战友一人掰了一块,终于吃上了一口。

物资紧张,一些来领取物资的机构想多拿些,不少人“找关系”跟他说好话,甚至递烟求他。“我知道他们当地的物资情况很紧缺,但我只能按照规定分发物资。一旦打破规则,此后工作就更难展开,所以要牢牢把好关。”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物资调拨志愿队决定先把货物拉到公司仓库,再通知领取单位来拉货。此后的物资分配无一差错。如今,来领物质的人都知道发货的老迟是个“讲规矩”的人,再也没人要求多拿。

亲力亲为,志愿服务带头干

武汉封城之后,原来轻而易举的事情都变得困难重重。

首先是物资运送车辆和司机。迟强经过多方打听,并在其他同事的帮助下终于弄到了一台旧货车,又说服这台货车的司机来帮忙,一干就是50多天。

货车司机陈师傅告诉记者,有一件事情一直他让对迟强啧啧称赞。

2月13日下午,满载着急需医疗物资的货车,不得不在协和西院的宿舍楼下紧急停下,因为车头被眼前的一大捆电线死死地堵住了前路。

“见鬼,这车机器还等着救人呢!”迟强负责押运这车物资。他急忙跳下车打量着在狂风中凌乱的电线,跟司机陈师傅说了下前方的情况。

“等不了了!我把电线托着,你开进去!”迟强一脚跨上墙边的水泥墩子,在风中向驾驶室吼道,随即举起了那一捆垂落的电线。

“快点,里边等着用呢!”迟强吃力地举着。庞大的车厢缓缓从电线杆下通过,目送车尾安全通过后,迟强迅速钻上车,好像刚才的一切都没发生过。

陈师傅说,没想到迟强作为企业高管会如此果断地选择用双手为救援物资开辟出一条“绿色通道”。

面对工作中一个个难题,迟强总是自己冲上去。货车缺司机,他来开车;医院缺搬运工,他自己带头扛;食堂差蔬菜,他到处“化缘”。迟强说:“现在是特殊时期,大家都在为防控疫情做贡献,我们能自己解决的,就不要给他人添麻烦。”

细致入微,为群众排忧纾困

“迟总,我有家回不去了!”一阵急促的电话响起。

“怎么回事?”迟强赶紧询问。

原来是货车司机陈师傅所在的村里人得知他在前线抗疫后不让他回去,还把他的包裹扔出来。

“你在哪?我接你回公司,有宿舍,有食堂,不要担心,不要怕,卓尔就是你的家。”话毕,迟强迅速就将陈师傅接到了公司安心地住下来了。

“因为觉得迟总为人靠谱,给他打电话准没错。”陈师傅对着记者嘿嘿一笑。

武汉封城这么多天,志愿队“粮食”库存不足,食堂张师傅时不时将自家的“私货”拿给队员们改善伙食,也解决不了“粮荒”和“肉荒”。迟强顾不上外出风险,找到卓尔旗下的各家酒店“化缘”,很快就分得了一些物资。

“有一天,我在送货途中,碰到了蔬菜批发的商贩,我半路掏钱购买,装了一满车拖回了公司食堂,心想我的战友们终于有吃的了!”迟强心说道。

与战友们同吃同住,细心的迟强发现,一些队友有些焦躁不安。为了缓解他们的情绪,他从企业总部借来了闲置电视和机架,从他家里拿来机顶盒,让大家吃饭的时候能够接收权威媒体的声音,坚定抗疫必胜的信念。

此外,迟强也并未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卓尔控股总部督办室负责人,他还时刻关注卓尔控股旗下各集团的防疫工作;也特别关心总部基地值班的同事,专门购买了一批口罩放至前台,供同事们免费使用。

迟强的事迹受到各大媒体的肯定,他的名字出现在《人民日报》和《中华工商时报》的头版,他的经历被新华网和今日头条的网民点赞。是什么力量让他坚守?他说:“我在卓尔工作了19年,在武汉生活了几十年,武汉就是我的家,我做的这点工作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也是一名卓尔人应尽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