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男孩花100元只买了2袋盐,宝妈不满上门质问,收银员:看监控

有一个现象很奇怪,现在很多孩子都没有金钱意识,对钱还没有概念。

平常很喜欢给孩子报辅导班的家长,只重视智商或情商的培养,避讳和孩子谈钱,害怕金钱过早“玷污”了孩子纯真的灵魂,殊不知财商教育也不可缺少。

让孩子知道钱是什么,钱是用来干什么的,才能控制他们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金钱观,这其实很重要。

然而下面就有一个案例告诉我们,孩子的金钱教育不能少。

7岁男孩花100元只买了2袋盐,宝妈不满上门质问,收银员:看监控

马女士的儿子轩轩今年7岁,今年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

马女士想着学校已经给他上过数学课了,应该对小数目的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就经常会拜托他帮忙去超市买一些生活用品,每次都给孩子10到20元左右的金额,而轩轩每次都能够认真完成妈妈交代的任务。

有的时候轩轩买东西回来后还剩下的零钱,妈妈就会当做给他的奖励,让孩子把钱存进他的存钱罐里。

可即使是这么听话的轩轩,有的时候也会做出一些错事。

有一次,马女士发现家里的盐没有了。忙着做菜的她只好叫轩轩下楼去商店帮他买两包盐回来囤着。

本来想按原来的形式,给轩轩一张20块钱,实在找不到面额小的零钱,所以妈妈女士只好把一张大额的100元交给了孩子。

可没想到等轩轩回来之后,来到厨房,交给妈妈两包盐,并没有把商店的找零一起带回来。

妈妈问儿子:“你花了100块钱只买了两包盐?”儿子支支吾吾地说:“商店说这一包盐就要50元。”

马女士一听儿子这么说,心里暗自认为肯定是收银员坑了自己儿子,否则一包盐怎么可能卖到100元呢?这个发现让她十分生气,她把火一关,直接带着儿子下楼去找商店的收银员理论。

宝妈怀疑儿子被坑,找上门不满质问:“我儿子说他在你这买一袋盐花了100元,你们店至于这样欺负孩子不懂事,坑钱啊!”

收银员一看马女士这气势汹汹的样子,还看到了刚刚来买盐的小孩,心里十分纳闷,明明自己给孩子找了钱的。

看到马女士正必须给个说法的模样,他还是贴心地调取了监控:“你看监控吧!”

马女士看了监控之后才发现,收银员真的给儿子找了钱,可为什么剩下的零钱会不翼而飞呢?

再往里试着再三追问之下,儿子才告诉她,因为自己第一次拿到这么多的零钱,心里起了贪念,把剩下的零钱全都放进了自己的小存钱罐里了。

最后马女士只好带着轩轩给收银员道歉,说是自己误会了,回家之后她好好地教育了一番轩轩,这也让她反思,自己对孩子的金钱教育是不是没有跟上?

英国有位心理学家对1000名不同阶层家庭的、3~8岁儿童进行了询问调查,问他们钱从哪里来?

有65%孩子表示钱从爸妈口袋里来;有约30%孩子表示钱从银行里来;

仅有不到5%的儿童会说,钱是工作换来的。

可见大部分孩子并不知道钱的真正来源,而这却是教育孩子花钱有度、珍惜钱财的前提。

家长如何给孩子进行正确的金钱教育呢?

1、让孩子了解金钱数额的概念

在当今社会,由于大部分人都习惯了手机支付,所以对一些孩子来说,钱只是手机上的数字而已。他们并不明白100元和1万元的差距,在他们眼里或许只是多出两个零的区别。

这才导致了网上经常出现孩子花费巨额充值游戏,或者打赏主播十几万的新闻,所以父母有必要让孩子了解金钱数额的概念,防止他们在花钱的时候,因为对钱没有概念而花费巨额金钱。

2、告诉孩子“钱从哪里来”

米粒4岁刚那年,爸爸经常加班很晚,米粒就常常质问:“为什么爸爸总是这么晚回来呀?”

我告诉他,爸爸要工作,要赚钱。赚了钱,可以给宝宝买好玩的玩具呀,他有些似懂非懂。

等到米粒下次入园,交学费时,我就有意带着他一起去,并告诉他:“这些钱交给园长,幼儿园的老师就有了工资,老师家里的小朋友也就可以有更多玩具玩了。”

从而让他知道,必须交了钱才能上幼儿园,同时,还告诉他这些钱是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得来的,工作才能有钱花。

如果不进行金钱观教育,而是一味满足要求,长此以往,在孩子眼中,钱便会是源源不断的,好像只要自己需要,父母就能轻易如同变戏法一样拿出钱来,不给买便又哭又闹……

3、清楚“需要”和“想要”的差别

米粒在幼儿园见别的小朋友买了新玩具,对我说也想拥有一件。我便与他商议用他“帐户”里的钱,来到商场从琳琅满目的玩具中,他一眼就看见那件。

我付款后,可他却迟迟迈不开步子,原来,除了这件,孩子还有非常多想要的玩具。

我告诉他,你的卡里只有100元了,你自己选择吧。孩子就又拿了旁边的小汽车,价格是60元,又看了看旁边一根有趣的跳绳,只要18元。

我提醒他,最近幼儿园是要搞跳绳比赛吧?米粒当即就下了决定:“我就买这个绳子,小汽车好贵,留着下次买好了。”

像上文中的轩轩,没有把妈妈给自己的钱当作是父母的辛苦钱,随意纳入自己的存钱罐,还撒谎骗妈妈是收银员多收了钱,这就说明家长平时没有好好告诉孩子正确的金钱观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假设孩子在童年时代,就了解怎么样去明智消费和节制自己的购买欲,未来就更可能成为一个更有耐性更有计划性的人,花钱方面如此,其他方面也是这样。

可是,提到金钱观,或许很多妈妈觉得那些抽象的理财概念和理论对宝宝不知道该怎么说起,其实,对于宝宝财商的培养不是太多的深刻道理,利用生活中的日常细节就能轻松搞定

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利用一些绘本,让孩子从里面了解到自己哪些好的方面需要继续保持,哪些不好的方面需要改正。因为绘本里的主人公,和孩子同一个视角里看问题,孩子就会和榜样们“统一战线”。

为什么要推荐绘本呢?因为孩子对图像信息比文字要更敏感,而且孩子在看绘本的时候也会有代入感,把自己带入到绘本的角色当中,这也是为什么孩子看动画片看绘本学东西学的快的原因。

我就给米粒买了一套《少儿财商绘本》,他看得很认真,对待金钱的态度也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总在超市吵着要买的东西,现在都会思考一下,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买,这也是他进步很大的一个地方。

里面开篇就有人物介绍,都是和我们孩子差不多年龄段的小主角,这让宝宝的代入感更强,米粒还在里面懂得了购物狂的定义,还笑我:妈妈你就是个购物狂!

一共有8册,分别是:《钱不是万能的》、《钱从哪里来》、《钱是好的,也是坏的》、《爸妈的钱不是无偿的》、《要当金钱的小主人》、《不要当「负翁」》、《钱生钱的好主意》、《中国钱和外国钱的区别》,

可以说是非常全面了。

故事内容新颖又有趣,它告诉小孩子要养成理性消费的好习惯,提前规划好需要的物品,看到优惠的时候要三思而后行。

钱真的有那么多魔力吗?它买得来富足的生活,但是买不来家人的健康;买不来友情,但能在朋友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

还告诉孩子钱不是万能的,买不来爸爸妈妈的陪伴,也买不到真正的友情,爸妈的钱不是源源不断的,生活不容易,孩子一定要珍惜爸妈的劳动成果。

我觉得这套绘本还是很不错的,摆脱了传统的“说教模式”和长篇大论的“案例分析”,而是把一个个看似深奥的金钱理论,用简单又自然的绘本图画故事灌输给孩子

而且这套少儿财商绘本不过是52元,还有配套的音频,解决了上班族父母上了一天班以后,想给孩子讲故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

核算下来一本也才6块5,不过是上班族们一顿早餐的钱,却能给孩子传递了正确的金钱观,理财的概念,带给孩子独立的人格,爸爸妈妈何乐而不为呢?

需要的朋友点击下面的商品卡就可以直接查看购买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