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度高温下传承数百年古朴手工制茶工艺 苏州洞庭碧螺春茶上市!


民间有一个关于碧螺春的传说,说采茶女采茶不用茶筐,而是放在怀里,茶得热气,异香忽发,名为“吓煞人香”。康熙南巡路经苏州,品尝之后觉得清香异常,解乏悦神,只是觉得“吓煞人香”虽有野趣,但终不雅,便以茶色碧绿, 形曲如螺, 采于早春,赐名为“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茶产于太湖洞庭山,洞庭分东、西两山,兰谊品洞庭碧螺春茶茶园在陆巷古村碧螺峰山上,四周环水,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5.5至16.5°C,雨水充沛,茶园在太湖旁,常年被水滋养,雾气悠悠,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洞庭碧螺春茶属于绿茶类。生长在花果树下,与花果树交错种植,被当地人称为“吓煞人香”。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叶芽幼嫩。



据了解,今年碧螺春产区气温较高雨水充沛,春茶生长的温湿度条件适宜。但受疫情影响,外来采茶工人短缺,预计今年产量较往年下降20%,洞庭山碧螺春茶产量约100吨左右。

受多重因素影响,今年采茶工管理成本较高,特级、一级等高档洞庭山碧螺春产量减少,预计将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洞庭山碧螺春茶有不同等级,价格也各不一样,今年特级一等洞庭山碧螺春销售价格,每500克5800元以上。



据苏州兰谊品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红介绍,兰谊品洞庭碧螺春茶用传统土灶生火的古朴制茶工艺、已经传承了数百年,茶叶通过高温传导充分吸收了灶堂内的果木香气,沏出的茶淡香宁静、留甘在喉、回味无穷。

洞庭碧螺春茶炒制特点: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一锅大约40分钟左右。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2020明前全手工兰谊品洞庭碧螺春茶采用原始土灶,3月17日,记者在苏州市姑苏区南门路盘门景区1588号7幢现场手工炒茶活动现场看到,兰谊品洞庭碧螺春茶在锅里炒制的,没有全机器的茶叶,全是手工茶。

整个炒茶过程,揉中带炒,炒中带揉,连续操作,起锅即成。高温下的热锅近200度,“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的一气呵成,实际上是对制茶师傅技术与体力的极大考验。

兰谊品洞庭碧螺春采用上投法冲泡,先将降温至80度的开水注入杯中7分满,1:50的投茶量,将洞庭碧螺春拨进杯中。一分钟后就可以感受她的花香果味。品茗热线:13771796311。

当地茶农形容碧螺春“满身毛、铜丝条,蜜蜂腿,银隐翠”,很是贴切。




碧螺春茶外形条索纤细,茸毛遍布,白毫隐翠;汤色嫩绿明亮,清香浓郁,口感顺滑甘甜,饮后有回甜之感。(李俊锋 江苏苏州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