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病毒最近的人,防疫一线的“幕后”战士

大象新闻记者 关新耀 王文斌

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一线医护人员的艰辛和风险大家都能想象到。但在抗疫一线,还有不少默默无闻、你平时不大了解的工作岗位,他们离病毒最近,直面我们看不见的防疫战场;他们加班加点高速运转,每次检测如同“生命闯关”,只为尽快拿出结果。他们,就是防疫一线上的“幕后战士”——病毒检测员。

河南医疗队独立接管核酸检测实验室

3月14日一大早,孙国清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来到病毒样本存放室,他熟练的打开冰柜后,从里面提出一个装满样本运输箱。“这个箱子里装的是硚口区各医疗单位采集到的病毒样本——咽拭子。”孙国清来到PCR实验室核心区前,通过传递窗把样本运输箱递给了程栋。

程栋是新乡市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的负责人, 2月21日11点43分,新乡市疾控中心接到通知,选派2名疾控人员加入河南省第14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程栋毫不犹豫的向单位报名,并提交请战书,请求支援武汉,“我们单位40多人都报名了,我有进入过PCR 实验室检测病毒核酸的经验,还到确诊病人密切接触者家中采集样本,并且多年与HIV打交道,我不怕。”

2月22日,河南省第14批支援武汉医疗队来到武汉市硚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升、孙国清、程栋、王文江4人成立了检测采样组,第一时间与前期进驻的国家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接,独立承担了硚口区疾控的核酸检测任务。他们积极向国家疾控中心的老师们了解样本登记,标本处理、核酸提取等实验流程,以及荧光定量PCR仪等设备的操作,现场完成了54份样本的检测。

与“新冠”病毒近距离“对峙”的核酸检测员

核酸检测需要在生物安全二级以上实验室中进行,每天早上检测采样组的4名队员们准时到达硚口区疾控中心实验室,开始了每天必备的操作—— " 武装 " 自己,他们熟练的把防护服、护目镜、帽子、N95口罩、鞋套、手套等套在身上,然后毫不犹豫地走入了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

进入实验室后,程栋和他的伙伴孙国清开始给样本进行编号整理,这些病毒样本被装在一个个密封透明的塑料管内。孙国清介绍,核酸提取就是将采集的患者样本,加入到核酸提取试剂盒内,经过裂解、洗脱等程序将病毒的核酸提取出来;核酸的扩增,就是提取出来的病毒的核酸经过循环的变性、退火、延伸过程,使病毒的目标基因片段大量复制,得以让仪器捕获荧光信号的过程,最终通过荧光信号形成的曲线来进行检验结果的分析。加上检测前的样本整理、耗材准备、试剂配置等,一套流程下来至少要两个半小时以上。受限于仪器的通量限制,核酸提取每轮32个样本,核酸扩增96个样本,因此如果样本量很大,所耗时间也会成倍增加。

虽然他们并没有直接接触新冠患者, 但每打开一个采样瓶子,很可能就会直面病毒,所以样品的处理,都必须要在生物安全柜里进行。程栋说,这就相当于把病毒握在手中,每次操作都要绝对小心,“我们尽量避免操作产生气溶胶,一旦遇到病毒样本溢洒喷溅等情况,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风险,我们必须停下手中操作,尽快按照生物安全要求进行处理。

实验室中要做的工作繁多而又复杂,检测一个样本总共要有十几个步骤,主要人工操作是在实验核心区内进行的核酸提取过程,每一个环节都不允许有丝毫的闪失,容不得半点失误。核酸提取之后,就要加到由王文江配置好的体系之中,所谓体系通俗地讲就是核酸扩增所需要的原材料,然后由赵升把加好核酸的板放置仪器上进行扩增。经过45个循环的扩增以后,如果有三个通道的荧光信号呈现型曲线就可以判定为阳性。

提升检测效率的“河南速度”,10小时出检测结果

河南省第14批支援武汉医疗队检测采样组进驻硚口疾控实验室初期,只有一台32T的核酸提取仪,两台核酸扩增仪。当时核酸提取的速度为1小时32份,加上防护装备穿脱、样本整理、样本处理、核酸扩增、样本分装等全部过程,一天的正常检测量也就90人份左右。

随着送检样本的不断增加,在组长赵升的带领下,河南战队的4名队员反复商讨实验流程、检测方案,优化核酸提取等实验核心程序,最大程度的压缩了检测时间。

“河南速度”不断在实践中得到体现,2月24日单日检测54例、3月1日单日检测200例、3月8日单日检测量413例,河南省第14批支援武汉医疗队检测采样组进驻硚口疾控实验室至今,一共检验近4千例病毒样本。

“按照目前的实验室设备条件,在4名检测人员身体健康,仪器设备运行正常、试剂耗材保证足量的情况下,满负荷运转,我们最高检测量一天可以达到470例。”检测组组长赵升自豪的说。正是如此,检测组得到国家专家和硚口区疾控领导及同事的高度认可和赞扬,他们称河南省第14批支援武汉医疗队检测采样组的队员们都是“铁人”。

从确诊阶段,到康复阶段,不断有人在焦急地等着结果,每一次检测,都关乎着一个家庭的幸福。他们,不能停下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危险重重,险象环生,他们站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替我们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