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农产品转型线上销售,效益不减反增

农妇将草莓发朋友圈 农场快速转型

3月16日上午7时,在莱西望城街道东冯北村心乐家庭农场,孙一丹一早就来到自己的草莓棚里忙活,除了要采摘成熟草莓以外,她还时刻关注微信订单,挑最好最新鲜的草莓装箱整理好,开着自己的小货车给市区的顾客送草莓。莱西的订单,他们直接送货到小区门口;莱西以外的订单,她统一交给快递公司发走。

莱西望城街道东冯北村心乐家庭农场。

每年这个时节都是草莓采摘销售的旺季。从腊月底到元宵节,每个卖草莓的大棚前都排着队,批发、零售,进棚自采,价格高、品相好,还不愁卖。可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孙一丹有点猝不及防。正是草莓成熟的高峰期,农场里每天几百斤的草莓长熟,却无人来采摘。

顾客进不来,成熟的草莓卖出不去,孙一丹乱了阵脚,直到一个老顾客通过微信问她能不能送货上门,她才灵机一动:自己加过许多顾客的微信,何不通过线上向他们推荐呢?和家里人商量后,决定通过微信销售草莓,莱西市区提供送货上门“无接触配送服务”。

于是,孙一丹拍下几张草莓的照片,配上自己的微信二维码和价格信息,试着发了一条朋友圈。几分钟后,手机便响了起来,老客户们纷纷表示要订购草莓,第一天就接了二十多单。慢慢熟悉了流程的孙一丹提前一天在群里发布信息,当天晚上把订单汇总,第二天统一配送,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孙一丹的六个草莓大棚主要培育的是“妙香7号”,这个品种产量高,相对抗病性也比较强,亩产达200多斤。“我们农场始终坚持无公害种植,产品质量可追溯,所以价格并没有随着疫情影响而降低,一直保持每斤25块钱。” 孙一丹介绍,因为这个品种市面上较少,口感佳易保存,有了一大批的回头客。而让他们惊喜的是,相比于采摘游,通过快速转型,农场迎来了新的“生机”,网络销售反而利润更可观。

公司职员线上销售觅得大商机

李政修是青岛喜龙果食品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其公司主要生产加工果蔬脆片、速冻果蔬、FD冻干食品、巧克力食品四个品类的产品,其中速冻果蔬年产量3000多吨,主要供应酒店等餐饮业,可是,疫情来临,销售遇冷,如何寒冬求生?

“疫情期间,大家都宅在家里,速冻果蔬遇冷,果蔬脆片和巧克力食品作为休闲食品却是大众的需求,我一边密切关注天猫、淘宝、阿里巴巴等网上平台信息,一边通过朋友圈、抖音等进行线上销售我们公司产品。”李政修说。

转型线上销售,姜杰秀却找到了大市场。3月10日李政修就与黄岛客户签下A级秋葵100件、综合果蔬50件、菠萝蜜10件近6万元的订单,率先实现了网上销售开门红。紧接着,公司职员姜杰秀与枣庄客户签订了20多万元的大单。公司订单群里一展示,员工们大受鼓舞,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除了青岛市内的一些订货外,仁川、天津、石家庄、沈阳、长春等地的订单也纷沓而至……公司员工刘中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网上销售了100多万元的产品。

姜杰秀介绍,今年的网上销售,给公司全员上了很好的一课,公司已经在天猫、淘宝、阿里巴巴等网上平台设立了店铺,目前正在招募电商方面的专业人才,用以做大做强喜龙果的线上销售。

在青岛喜龙果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包装车间,到处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姜杰秀高兴地说:“除了转型网上销售,我们始终不放松与原有客户的联系,随着市场的逐步放开,市场需求会放量增加,我们目前正加足马力生产,并且,在利用疫情这一淡季抓紧增上新设备,增加产能,以满足疫情好转后的市场需求。”

(记者 马英歌 通讯员 高欢欢 李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