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火车换铺被拒引热议:我的善心可以被强迫吗?

德,律己者为德,律他人者无异于私刑。

前几天,一个知名律师在火车上换铺的事件,引发了一大波讨论。律师带了两个孩子坐长途火车,他买了2张上铺。于是,上车后,他开始找人商量换个下铺。

第一个男生,开始答应,后来说自己腿受过伤,便不换了。第二个男生,则直截了当地拒绝了。最后,两个女孩给他换了下铺,也没要求补差价。

事后,这位微博拥有将近200万粉丝的律师,写了一段《火车换铺有感》。

律师带着两个孩子,又买了两张上铺,一定觉得:找人换个下铺,简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只是没想到,前两个大学男生都拒绝了。即便后来和两个女孩成功换了下铺,但律师被拒绝的委屈,并没有得到安抚。

他在微博结尾写道: 至于那两位男生,你们的做法也没错。只是有朝一日,你们也会为人父,也有带着孩子出现的时候。希望你们不会遇到当年的自己,遇到的都是乐于助人的女孩。


言辞看似温和,字里行间却在阴阳怪气地指责、咒怨那两个不愿意换铺的男生。

律师的这篇微博一发出,就遭到网友们一致diss。

在开学季,长途火车下铺票常常一票难求。上铺空间狭小,对高个子的人来说难以舒展,十分痛苦。

所以,为了一张下铺票,有时候还得加价、开会员,甚至换班次,改时间。

别人辛辛苦苦抢到的下铺,你一句“我带着孩子,不方便”,就可以轻轻松松的换走,不换就变成了冷漠、不善良,还要被指责。

在律师的微博里,好心换铺的女生一笔带过,合理拒绝的男生要被暗暗讽刺,给你帮助,变成了理所当然,不能委屈自己帮助别人便成了“道德问题”。

古人言:德,律己者为德,律他人者无异于私刑。

有些人,一味谴责别人不帮助自己,却不想自己一开始,就是抱着占便宜的态度而来。

其实,我们身边,总有这种人,不懂得感恩,还把被人的帮助当做理所当然。

道德从来都是约束自己的,用道德约束他人,来谋取自己利益的人,才是世间最大的冷漠和不善良。

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一种教养

为人父母,都知道带孩子出门,要操心很多。提前安排好,不让孩子在旅途中受罪,是家长的责任。买不到合适的火车下铺,可以选择坐飞机、大巴、或者调整出行时间。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却总有父母,把自己的责任,推给别人。

同样是带孩子出行,之前,在宁波飞往西安的航班上,一位妈妈独自带孩子坐飞机,怕孩子吵闹打扰到其他乘客,专门给周围的旅客送上了“防噪耳塞”和致歉小纸条。

一个小小的举动,温暖了飞机上每一个人。

比起什么都不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他人的父母,孩子更需要这种以身作则的父母。

其实,助人为乐和不麻烦别人,本身就是一条道德准绳上的两方面。

两者保持平衡,生活才能和谐有序。

一味地索取或者一味的付出,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公平。

道德绑架,是一种私刑

道德绑架,像一把无形的杀人利器,而手执利刃的人,却从来都觉得自己是代表正义的一方。

在电影《搜索》中,高圆圆扮演的叶蓝秋突然获知自己身患癌症,她心灰意冷地上了一辆公交车。


沉浸在突如其来的人生悲剧中,她拒绝了给一位老大爷让座。

乘务员几番催促叶蓝秋给大爷让座,蓝叶秋都面无表情,一动不动。

这种情况下,大爷说话了: “大姐,不就一个座位吗,就当我呀,让给这个姑娘了。” 一时间,围观者们开始帮腔,有人拿起手机开始记录。 随后,视频蔓延,引发了一场社会大搜索,网络上开始了对叶蓝秋的集体讨伐和谩骂,在指责和病魔的双重打击下,她最后选择了自杀。 叶蓝秋的死,每一个参与这场讨伐的人,都是间接的施害者。 他们根本没想过自己看到的只是局部的真相,也不在乎被攻击者的感受,他们只觉得自己代表了道德和正义。 其实,内心深处,这些人更多的是在宣泄自己生活中的压抑。


关于做人,古人说过一条: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这是对一个人最基础的道德要求。

我们没有权利去要求别人帮助,但是可以尽力做好自己责任之内的事。

举手之劳,是助人者的谦词,不是受助者的理由,道德,从来都是用来约束自己的,而不是要求别人。

不给别人添麻烦,不用道德去逼迫别人献爱心。

在这些基础上,才会滋生真正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