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李耳并不是老子,真正的老子另有其人!

中国拥有5000年的绚丽文明,早在公元前7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涌现了大批的文化先贤,对世界发展规律、经济、文化等等有着超前的研究和总结,对比世界其他国家,这个时候,大部分还是原始部落阶段,所以华夏人民从对世界的探究上,其实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提到春秋战国,就不得不提出一本在如今看来也是千古奇书的著作《老子》,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道德经》,大家都知道这部书的作者是曾经做过孔圣人老师的老聃,李耳,也就是老子。

但是,在国学大家冯友兰先生的考证中,发现老子和李耳并不是一个人。

最早可考证的老子身份的书,应该就是太史公的《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其中详细讲述了老子与李耳为一人。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名耳,字聃,姓李氏。”

但是,经过考证,有三个方面侧面证明,这二者并不是同一个人。

论据一

这本书中所讲的关于历史典故、学术道理基本上应该是在战国时候所形成的文化氛围以及世界观。而这一观点,《洙泗考信录》、《老子考异》、《评胡适之中国哲学是大纲》中有详细的列举和印证,也就是说这本书成书最早不超过战国时期,但是那个时候老子应该已经去世,不存于世界上,那么这本书,就并不是老子所做,但是目前所有的史料都证明,这本书应该是老子所著,确凿无疑。

论据二

老子这本书中用一种非问非答的形式写成,而最早的用这种文体来写成的文章,可以考据的,最早的就是儒家的经典《论语》、《孟子》。而这两本书的成书时间都有明确的论证,是在战国时期由孔圣人的弟子后代整理编辑的。

论据三

《老子》这本书的文学体裁,应该是战国时期最常用,而且也是最通用对的“经”体,春秋时期的文章并不流行,甚至说基本上没有人用这种体裁来写文章,但是战国时期,很多文章却是用这种体裁而成文的。

而以上论据都并非是后人杜撰,可以进行反复查验的。

推理

反向推理可得出,老子并不是春秋时期的人,而是战国时期的人。但是种种的历史和流传,都证明了老子这个人是存在的,而且至少跟孔圣人是一个时期,因为曾经孔圣人曾问学于老子,也就是老聃。

孔圣人的生卒年,史学上都是已经盖棺定论的,就是春秋时期的人,而这前后差了可能有两三百年的时间。

有些人可能会说,传说老子活了好几百年呢?

但是我们在尊重传说的同时,更应该尊重科学,至少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人类可以存活几百年,这种说法我们可以当做传说故事来看,但是却无法当做真实事件来下定论。

那么老子到底是何许人也呢?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春秋战国时期,墨家有一种说法,墨家的掌门人,都统称为“巨子”,老子这个人可能只是一个称号,从春秋一直流传到战国。

这种说法,看似有理,但是实际也无法站住脚跟。因为没有任何历史书籍证明,道家存在一种类似于墨家一样的组织,其首领统称为“老子”。

在《吕氏春秋》中,明确记载墨家传承的巨子有三个人,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老子”有几个人的,于是这种推测也站不住脚。

结论

那么真相只有一个。

李耳并不是老子,李耳此人真实存在,在太史公的《史记》中很明确的讲述了李耳的家庭环境、背景以及其后代的传承路径,这些都是有史可依的。

而后世的著作《道德经》,只是战国时期的道家的领导人李耳,假借老子之名而整理总结出的一本书,后面太史公受到一些传闻或者野史误导,认为老聃就是李耳,估计太史公最后自己都想不到《史记》会成为一本史学著作,成为研究历史的人引为正统的史书。

于是这个漂亮的误会就一直流传至今。

如果按照这种思路来做推理,那么关于老子的描述就都可以成立了。老子确实是春秋早期的人物,并且也是道家的创始人,而且确实曾经给孔圣人指导过学问,只是自隐无名,只以老聃示人,直至战国时期,道家首领李耳借老聃之名弘扬道家学说,这样不仅可以对其学说增加神秘性,而且也可隐去自己的姓名,一举两得。所以,最后流传至今,李耳便成为了老子的名讳了。


不知各位看官怎么看?喜欢的请点个“关注”,持续更新文化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