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 2.0 时代:从线下到线上

校园霸凌问题一直困扰着每一个青少年。似乎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经历或观察过这样的现象:每个班级总有些不合群的孩子被其他人孤立,体型稍胖一些的女生会被起各种不好听的外号等等。而现在这些霸凌现象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平台的普及,甚至发展到了线上,从前孩子们只要放学回家就能暂时远离霸凌者,而现在那些孤立,排挤,甚至谩骂的行为会通过网络无孔不入地骚扰着他们的生活。


去年上映的一部电影《少年的你》,又再次将校园霸凌事件推上了热点话题。目前并不局限于校园内形式的手段,网络霸凌相对于其它的霸凌形式而言,获得了社会最多的关注。

如果没有记错,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欺凌事件”,到了初中阶段,甚至会升级演变成“校园暴力”。那个时候的自己对“校园欺凌”根本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甚至可以说,并不清楚玩笑和欺凌的区别。比如说小学会起带有侮辱性的外号,或使用羞辱性的话语,嘲笑讽刺,散播谣言;中学会发展成威胁 、恐吓、强迫他人,敲诈勒索财物,孤立和忽视,暴力行为、肢体攻击。发生后处理的结果,只有行动上的躲避和屏蔽自己并不强大的内心。离开校园,把自己关起来。而关于这点父母一般知之甚少。


如今互联网+平台的时代,给霸凌者提供了更加新颖的霸凌方式,让他们可以在课外时间骚扰受害者。网络霸凌的形式多样,从私下的威胁到无情的公开评论,再到传播露骨的色情内容,都属这一范畴。霸凌者可能会邀请他们的目标进入只为谩骂他或她而建立的聊天室或者群聊。

这几年频频出现因校园霸凌而自杀的案例,为解决提出禁止青少年登录特定平台。但是他们仍会转移至其他平台上去。值得深思的是,社交媒体在防止霸凌这件事上做得到底够不够?



随着社交媒体日渐融入人们的生活,这些平台也成了网络霸凌最常见的地方,而受到网络霸凌的青少年远比我们想象的多。数据显示,约一半的青少年曾经在网上遭受过霸凌,而同样有一半的人参与过这种线上霸凌行为。约三分之一的年轻人曾遭受过线上威胁;四分之一的青少年在网络中被反复霸凌。

对于校园欺凌几乎有一半的家长没有选择重视,而是觉得正常或不关自己的事,这种态度最终导致了不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几乎很少有家长在子女遇到校园欺凌时做好孩子心理辅导,这就有可能导致未成年犯罪的发生。


一个爱完整的孩子,不缺乏任何慰藉,是幸福的。

校园暴力的背后其实是孩子的那份爱的缺席。目的是教导孩子交际,情绪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根本的解决校园暴力问题还须从家庭教育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