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忠字难全

谈起“忠”的时候人们会自然想到历史上的那些名臣清官爱国将士,如屈原、苏武、诸葛亮、魏征、范仲淹、包拯、岳飞、文天祥、于谦等等,他们忠于自己的国家,心怀在胸的是民族大义,百姓的安危,这正是他们的忠贞之处。

(三国·蜀)诸葛亮《兵要》: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故良将守之,志立而扬名。

《忠经·天地神明章第一》中说:“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忠者,德之正也。忠,是人对天地、真理、信仰、职守、国家及他人等都至公无私,始终如一,尽心竭力地负责完成分内义务的美德。

从造字可以看到,忠,存心居中,正直不偏,古以不懈于心为敬,故忠从心;又以中有不偏不倚之意,忠为正直之德,故从中声。《说文解字》中讲:“忠,敬也,尽心曰忠”。人要做到竭诚尽责就是忠的表现。

一个中,一个心,以你信仰的对象为中心,对象可以是宗教,皇权,父母,或者其它。中在心上,预指端正心态,以正确的原则来主宰自己的心思意念。所以愚忠的人不是真正的忠诚,因为缺少远见,和行事的魄力。但远见和魄力被私欲控制要压制君上则为不忠。所以,“中”和“心”在一起,从古至今,“忠”字很难全!所以,有时候忠与不忠很难选择,反而会出现愚忠、叛徒,失去了中心。

愚忠,常含贬义,常指愚昧地忠实,不计后果,不想原因,不衡量利与弊,只知道按照命令去做某事,没有自己的想法。

“愚忠”者都是忠臣,其行为方式是:不论发生什么情况,都绝对忠于自己的君主和国家,始终朝有利于君主和国家的长远利益的方向努力。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不会在昏君和暴君(一般都是被奸佞之臣利用和操纵)的贬黜和刑罚面前退却,即使面临个人乃至亲族的灭顶之灾,他们也宁折勿弯,宁为玉碎,勿为瓦全。

明明知道这个道理却不去劝谏,不可以认为是忠诚的。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出自《公输》

三国时诸葛亮心怀济世安民的夙愿,择仁君而辅之,感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白帝托孤的信任,在《出师表》中表达了自己临危受命,忠心如初,独支大局,力挽狂澜,直至南中平定,百姓丰衣足食,后继续辅助后主渴望完成光复汉室的大业。他的忠于职守、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一直为后人所传颂。


南宋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金兵大举进兵中原之时,面临中原沦陷、山河残破、人民流离。岳飞力主抗战,率领岳家军抗金破敌,屡建奇功。他严于治军,体恤士卒,爱民如子,缔造的“岳家军”军纪严明,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每战必胜,令金兵闻风丧胆,连金兵也不得不叹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然而奸臣秦桧却卖国求荣,陷害忠良,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岳飞“还我河山”的凛然正气及“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爱国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千百年来,人们是多么怀念岳飞等忠臣良将,而对秦桧等奸臣又是何等地痛恨和憎恶,有诗曰:“万古共称秦桧恶,千年难没岳飞忠。日月同明唯赤胆,天人共鉴在清衷!”

所以,忠字难全,中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