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武汉医疗队员孙海鹏的关键词:感动、拍照、桥梁、搬运工

3月12日,是我市支援武汉医疗队员、市中心医院呼吸与重症科男护士孙海鹏来到武汉的第23天。

随着他和“战友”们救助的病人或出院、或转走,他们支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现在,孙海鹏正在当地宾馆休整、待命。


感 动

“我从沧州出发时,看到那么多人给自己送行,感动得很想哭却不敢哭,怕自己不像个男人,也怕他们更担心我!”电话接通后,一个直爽、干脆的男声传了过来。电话那头,孙海鹏说:“不管是在家乡沧州,还是在最前线武汉,我都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武汉“战斗”的这些日子,孙海鹏经历了很多难忘的事情。2月27日晚8点,他正式进入病房工作。“虽然之前经过了多天的培训,但是进入到实战,我还是遇到了一些出人意料的状况。全副武装的防护服、陌生的环境、和新同事的不熟悉,都让我在刚开始工作时手忙脚乱的。”孙海鹏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拍 照

2月27日当天,孙海鹏遇见了一件事,让他明白了自己来支援武汉是多么的有意义。

当时,他要为一个40岁左右的男病人做心电图,对方问孙海鹏,是否能拍一张他的工作照。

一向爱开玩笑的孙海鹏说:“我一不是美女,二不是帅哥,给我拍照干什么?”这个病人道出了缘由,他想把这张照片发给妻子和孩子,告诉他们不要担心,有这么多不远千里来救治自己的医护人员,自己一定会好的!

“当时,我立刻被他的话‘击中’了。以前,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可以带给一个人、一个家庭这么大的力量。听到他这样说时,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有价值!”孙海鹏激动地说。

桥 梁

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日子,孙海鹏深刻感受到自己是医生和病人的“桥梁”,而他每天都努力把这个角色做得更好。

“有时候,一个班次的6个小时中,有1个小时是在为一个病人的事情,和医生、病人沟通。”孙海鹏向记者讲起了一次经历。

那天,一个病人总咳嗽,就找到孙海鹏,想让医护人员帮忙解决一下。

“当时,他很难受,又怕吵到病房里的其他人,就想调个单间或让医生治疗一下。病人住在14楼,医生在23楼值班,我得通过对讲机跟医生讲清楚病人的情况。”孙海鹏说,“医生先是让我给病人做雾化,但我发现病区里没有雾化机;随后,我又请医生给病人开了一些止咳药物;后来,我听病人说,他那里有止咳药,我又让他把药拿来,再跟医生沟通该吃哪种药,吃多大剂量……来来回回地沟通,再加上病人讲的是方言,我们沟通起来又很困难。等把这个病人的问题解决了,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小时了。”

孙海鹏说,虽然这个过程很长,但是他不能不耐烦,否则就会影响病人的情绪,耽误病人的治疗。

“搬运工”

尽管工作时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大家都愿意去上班。孙海鹏说,除了在病房工作,大家也会去火车站接运物资。“有时候,物资半夜来了,需要男的去搬运。负责人一声招呼,我们得快点儿换衣服下楼。否则,稍微慢一点儿,人手就够了,就‘抢’不上这个活儿了”。

“现在,我就盼着原地待命的日子快点过去。”孙海鹏说,他希望能为武汉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