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滕头人深情追忆老书记傅嘉良的执着往事

2002年5月,时任国家旅游局副局长顾朝曦来滕头考察,最左瘦瘦高高的老人就是傅嘉良。

漂亮的滕头村

3月11日凌晨3时,奉化滕头村老书记傅嘉良去世,享年97岁。

69岁的傅央改觉得自己失去了一个精神支柱。他和傅嘉良的家相邻,前两年傅嘉良意外摔了一跤,身体每况愈下。傅央改没事就往老书记家里跑一跑,把村里的新鲜事带给卧床休养的老书记。即便明白老书记这个年纪离去,按风俗来说是喜丧,但傅央改依然对这位老人有着不舍,“我们从心里都希望他能一直长寿,能继续见证一天一个变化的滕头。”

改土造田持续15年

从最初的泥墙茅屋,到砖头砌的农家楼,再到钢架结构的乡村别墅,滕头村民的生活是幸福的。“我们能过上现在这样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滕头村历任书记坚持不懈的努力。”傅央改说。

傅嘉良是滕头村第一任书记。1960年,滕头村党员选举傅嘉良为村党支部书记,那年他37岁。

1965年,滕头村决定改土造田。当时的滕头村共有1200多块低洼零乱的田地,中间还有100多个坟头。由于历史原因,滕头村的土地和周边村庄犬牙交错,想要平整土地,势必要与周边村庄以地换地,才能实现整体改造。那时候,傅嘉良白天照常出工,晚饭后就出门去找周边各村的干部,一个村一个村地跑。他的衣服口袋里放着两包香烟,右边口袋是一角三分一包的“大红鹰”,左边口袋是两角四分一包的“新安江”,“大红鹰”是自己抽的,“新安江”是请人抽的。

1966年的春节,滕头村民过得简单而又匆忙,走亲戚的、拜年的,都在三天之内完成。正月初四早晨,大家就冒着严寒来到了长河塘的田头,在傅嘉良带头指挥下,挖土、平墩,开始改土造田。

改土造田,持续15年。滕头人终于把1200多块杂碎、贫瘠的“靠天田”,改造成为200多块方正平展、大小划一、排灌方便的高产田。“一犁耕到头”的滕头精神,正是15年苦干凝聚而成的。

养鸡场里建起服装厂

了解老书记的村民都晓得,傅嘉良爱看报。“老书记没读过多少书,但很好学,能把学的内容和本村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傅央改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傅嘉良敏锐地觉察到,滕头大力发展工业的时代已经到来。想到与“红帮裁缝”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有的地域优势,傅嘉良决定办服装厂。他先后5次赶赴上海登门拜访,把上海师傅请到村里教技术。没有厂房,就由村养鸡场改造;没有设备,就由村里20多名农妇自带缝纫机;没有销路,就先为上海服装厂代工。1979年,滕头村第一家村办企业——滕头服装厂诞生,这就是后来声名远播的爱伊美服饰有限公司的前身。

两年后,傅嘉良让当时21岁的傅志存出任服装厂厂长。傅志存上任后第一个大动作,就是把一些工作懒散或速度滞缓的人从关键岗位上换下来。那时候能进村办企业的人多少有些背景,有些老干部就赶到厂里当面责骂。傅嘉良和原任厂长傅企平坚决支持傅志存的整顿方案。傅央改说,老书记在村里的威望向来很高,“他处理事情起来雷厉风行,碰到原则性问题绝对是‘没面孔’的。”很多村民都记得,当时傅嘉良对来闹的人说:“党员干部没有享受特殊待遇的资格,你们首先查查自己的思想意识对不对,自己亲属子女平时的工作好不好。愿意留下的,一律按厂纪厂规办事,不留情面。要求离厂的,自己写申请,由村里统一安排。”一场纷争就这样解决了。

退任了,他的故事仍在继续

滕头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傅嘉良也一天比一天老了。

多年劳累,傅嘉良患上了慢性胃病。虽经过医院检查排除胃癌,但多年肠胃病已非常严重,胃囊被割去四分之三。手术后,傅嘉良坚持要提前出院。出院那天,他让司机把车开到了村委会,直接到办公室处理积压多日的工作。在他担任书记的37年里,很少有人看到他“清闲”过。

1997年,傅嘉良把担子交给了接班人傅企平。退任后,他不再是对滕头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当家人,但他的故事仍然没有讲完。

村民傅国华患有精神病。傅国华的儿子从记事起,就看到傅嘉良和老伴孙月仙不厌其烦地照料傅国华的情景,就连剃头、洗澡都会关照到。

村民傅成苗因病住院,医生初诊是直肠癌。傅嘉良赶到医院看望,回村后又安排好车辆和司机,以便遇到特殊情况可立即送傅成苗去宁波或杭州治疗。傅成苗说:“经过进一步诊断,我只是小肠粘连。老书记对我这么关切,我终身难忘。”

一犁耕到头,后人接棒传承

傅平均是滕头村建立党组织后的第三任书记。在他眼里,傅嘉良是一个乡村领导者的完美典范,“老书记一生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犁耕到头,创新永不休,是传承了几十年的滕头精神。”

作为全国最早卖门票的村庄之一,滕头村的旅游产业曾一度领先,可随着休闲度假游的兴起,滕头景区由于设施老旧、缺乏新意,逐渐掉了队。傅平均与村委会新班子经过多方调研,决定开启新探索,相继打造了生态农庄、精品酒店、民俗农创中心、滕头乐园等新载体,仅2019年就吸引游客300万人次,让滕头村再度成为网红。

滕头人一直是苦过来的,尽管早就熬出了头,但是吃苦成了他们获益的一种传统。从傅嘉良到傅企平再到傅平均,他们身上都有这种吃苦的精神。“滕头村这棵常青树要永葆活力,就不能躺在成绩单上睡大觉。我们要把老书记的精神继续发扬、传承好,让村民过上更加美满幸福的生活。”傅平均说。

宁波晚报记者吴丹娜

通讯员严世君钟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