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飞涨,粮食收购价却微弱波动,农村良田荒废令人揪心?

良田在很久以前在农民心中是宝,即便到了现在也是不少农村留守人员重要的收入来源。国家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鼓励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自2006年1月1日开始取消了千百年来压在农民身上的农业税,同时也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可是,为何农村良田荒废的情况依然大量存在,不断发生呢?


农村良田被肆意荒废,由农民心目中的“宝”变为“草”,在令人揪心的同时,是否该引发人们的深思呢?笔者从农民叔叔阿姨的谈话中,找到了一些原因,并深有所感。下面,容笔者一一道来。


首先,种田,根本赚不来钱。因为随着物价和劳动力成为的不断上涨,种田所需成本也不断上升。从开始播种到丰收,除去请人插秧、买农药、化肥所花费的成本,最后到净利润,所余甚少。因此严重打消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其次,种田不如打工收入来的快,来的多。由于种田从播种到丰收,再到卖粮本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漫长的等待极大地耗费了农民的时间,而且收入不高,要是遇到天灾,农作物还会减产,亏损。因此不少农民选择外出务工,这样每个月便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而且比种田收入高的多,来的快。因此两者相比之下,农民当然会选择荒废良田,外出务工。


最后,沿海用工荒所上涨的工资,极大了吸引了农民前往。种田赚不了钱,而为了家里孩子的读书,生活,以及为以后孩子的嫁娶着想。何不趁着还算年轻,腿脚灵便,抓紧时间多挣些钱。因此沿海的用工荒,引发的工资上涨,对农村靠农田收入的农民来说,不可不说是很大的吸引。


因此,农村良田的肆意荒废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上述的原因,在值得我们揪心的同时,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但如不加控制,任由发展,其最终将产生一系列的严重问题。


正所谓,“农业是国家的根本”。粮食储备战略,对国家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农村良田的大量荒废,将严重的危害了粮食储备战略的安全。随着良田的减少和荒废,中国近些年开始从泰国进口大米,这便是对农田荒废后果的验证。因此控制农田的减少和荒废,鼓励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应引起国家的足够重视。


首先,国家应该继续加大对良田的补贴力度,适当的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近些年来,物价不断上涨,而房价更是突飞猛涨,但粮食价格始终在国家规定收购价之间上下微量徘徊,不见涨。农民种粮得不到实惠,心里也产生了不平衡,种粮积极性自然大打折扣。农民为国家的利益牺牲的实在太多,他们也该享有社会主义带来的成果。因此,适当的加大粮食的补贴和收购价格,为农民增收,是国家应该所负有的责任和担当。


在此,笔者曾看到一则网贴,有力的说明了农民对国家的所作的贡献,而牺牲自己利益的例证。帖子上讲,“一位房产公司的人大代表在“两会”中说,房价不是我们开发商决定的,是由市场来定的。老抱怨房价高,但没人叫你在城市买,回老家买就可以啊!并又说,有市场就不能算是房价高,有卖的有买的,愿打愿挨,买不起房可以住火车站嘛。”这位房地产代表实则纯粹是一副资本家的嘴脸。“一位农民代表听后当场怒斥,“按你这样荒诞理论,如果农民串通起来哄抬粮价,将每公斤粮食提到5000元,相信也会有人买,你说这样行吗?我们没房子可以住火车站,你没粮食可以吃屎吗?为什么国家放纵房子发疯涨价而控制粮食价格呢?难道农民就该死吗?农民就不该享受社会文明成果吗?粮食和房子都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为什么这负担都让老实的农民承担?”(此段大部分引用自网络)。这位农民代表的发言引发阵阵掌声,说出了农民的心声。


其次,国家应该控制和适当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价格,以减轻农民种田的支出,确保种粮所得的净利润。中国近几年的房价和物价不断上涨,而唯独粮价规定了收购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心中的不平衡。而有关种粮的农药和化肥等一再上涨,那么粮食净利润会更加变少,势必更加打击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因此,适当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价格,也体现在对农民种粮的关怀和帮助下,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因此,解决农村良田荒废,保障粮食储备安全最有力的办法便是使农民增收,使农民真正体会到种田的实惠。只有这样,农田荒废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和遏制。将来看到的便不是肆意荒废的良田,而是到处飘飞的粮香。从而国家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保卫国土战争时能有充足的信心应对,有力的稳定民心。


结束语: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他们也有太多的无奈。从农民在谈话中得知,看到那么好的良田被荒废,他们也觉得可惜;眼睁睁看到先辈留下的良田长满杂草,他们也十分揪心。可是生活的无奈不得不让他们做出选择,因而选择了荒废良田,背井离乡,留下满是牵挂的家人,外出务工(这也是为何大量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因此,农田的荒废农民本身就是没有错的。笔者认为,良田荒废不仅揪着农民心;也揪着农民子女的心;更揪着国家的心。因此解决农民增收,实际也在巩固粮食储备安全与社会的长远稳定。解决好农民的增收问题,那么,一切揪心都会变为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