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有些话我非说不可


开学可以延期,生长不可暂停


三月花儿开了千万朵,但我们翘首盼望的开学季,还是没有真正到来。关于开学,有些话我非说不可!


生长不可暂停

教书育人这件事,我们曾经追求过快进,却从来没有想过暂停。如果不是新冠疫情,亿万个孩子早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读书,写字,升旗,做操。

春天来了,开学可以延期,但生长不可暂停啊!万物皆在生长,我们的孩子,总不能在家躺着,看看书,看看云,看看电视机,再看看天花板吧!

也有人提出了“集体留级”的概念,莫说集体留级了,即便集体回到私塾时代,只要是大家同进退,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但我们不能不知中国之大,疫情各有缓急,条件各有优劣,总有一些学校要先打开校门。而教育最忌争先恐后,只要前排的人站起来了,后排岂敢纹丝不动?

郑也夫在《吾国教育病理》中说,教育仍是不可多得的阶层上升之路,这种筛选机制一旦倚重考试,教育的“军备竞赛”就无法停止。

所以,孩子一日不开学,我们便一日难安。

既然该背的书还得背,该考的试还要考,那就还是前行吧!编成各种队形,穿越各种困境。


活着重于泰山

最最最最盼开学的,就数初三和高三学生的家长了!

他们建议“双三”先开学,理由是考试季正在快马加鞭地赶来。可是,“双三”学子的命和初一高一学子的命一样,都是爹妈所生啊!

万一有个万一,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代价。

我们既然拥护“活着就是一切,一切为了活着”,那么,花儿朵朵只开一次,就更加不可藐视。

不能不承认,上学考试很重要,及第登科很重要,光宗耀祖很重要……但是,若将它们放在生命的天平上,一切轻如鸿毛,活着才重于泰山!

学海无涯,苦作舟可以,不要命可不行!如果我们连孩子的生命安全也无法保证,考上清北考上哈佛又怎样?

我想起,主持人杨澜接受采访时,曾被问“生命中什么最重要”。我以为一个明星主持人会吐出一个令我们仰望的伟大名词,然而没有,杨澜毫不犹豫地说:健康是我的底线。

在此奉劝那些哭着嚷着要开学的家长,新冠狡猾,稍安勿躁!只待乌云消散,校园的大门,就和百花一起开了!


不可阻挡的网课

等待漫长,幸好有网。

这个特殊的开学季,网课,终于将课堂一网打尽了。至少,网络课堂能让教育能在另一条轨道继续前进,或快或慢,或有待改进,却也是权宜之计。

有人痛恨,说没有情境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我绝非网课的拥趸,也热爱校园思念教室,但我却坚信——网络课堂一定会成为未来教育的普遍形态。

没错,老师在讲台上与学生相视一笑,学生与学生在操场上跑步做操,那的确是教育最生动美好的部分。但不要低估人工智能的趋势,我们所担忧的授课情境、师生互动、团队协作等问题,一定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逐渐解决。

我记得马云曾在他的卸任演讲上说,我们居然会付钱给一个名叫“闻香识女人”的淘宝店主,买一个你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再经过千百公里,通过一个你不认识的快递小哥到了你的手上。

这就是时代,我们通通被它的滚滚洪流裹挟着飞速向前。

我们从前不相信但后来不得不相信的事情多了去了——不相信马车会消失,不相信人类会登月,不相信电脑能谱曲,不相信上网能买菜。就像我们曾经态度鲜明地禁止孩子碰手机,却始终未能抵御手机的渗透。君不见,现在布置作业用手机,统计信息用手机,交作业用手机,发通知也用手机……除非立法禁用,否则谁也无法独善其身。

天啊,到底是什么令我们沦陷?我也想静静!

网课来了,师生不相见,有点伤眼睛,没有人真正喜欢它,如同没有人真正喜欢高速运转的城市和疲于奔命的生活。可是,谁又能阻挡车轮滚滚呢?

如果没有比网课更好的选择,那就心无旁骛地上,心悦诚服地上。毕竟,这也是对于四季对于自然的一种顺应。


大国教育的胸怀和境界

网课也是课,是课就要学知识,开眼界,明真理。

这个劫后余生的春天,课业固然重要,但一定还有比数理化更重要的学问,是我们必须和孩子一起学习的。比如与自然万物的相融共生之道,小到养几尾鱼,大到种一棵树,无需说教。有些道理,他们经历了,自然就懂了。

为了成为一个热爱生活且灵魂有趣的人,他们还可以学做菜,学烙饼,学插花,学所有娱己娱人的事儿。

当然,还有一堂大课非上不可,那就是教会孩子们胸怀家国,铭记教训。他们应该知道封小城救大国的悲壮,知道十七年前的非典往事,知道上世纪的西班牙流感,还有席卷欧洲的致命鼠疫。

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主人,未来,他们也许还会面临天灾人祸的大考,惟有以史为鉴才能事不过三啊!

我想,这就是大国教育应有的胸怀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