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时节启动春耕,从化香米充实广州“米袋子”

3月3日,江埔街山下村香米产业园区内示范基地里,“轰轰”声响起,无人机缓缓上升,在几米高的空中往田里播撒种子。而之后施肥和打药工作都可以利用无人机开展。随着无人机播种,2020年春耕生产现场观摩会暨“从化香米”项目建设启动仪式也由此掀开帷幕,这也标志着“从化香米”项目的落地,未来将推动从化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疫情期间,从化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在开春之际,抢占关键农时,组织春耕生产,同时引入“从化香米”项目,保障广州“米袋子”。

抢抓农时启动春耕

保障广州“米袋子”

广东省属于全国春耕时间较早的省份。目前是早稻的播种期,错过这个时节,便会影响今年的收成。如何在疫情防控的同时抓好生产,把握农时呢?

在2020年春耕生产现场观摩会上,水稻育秧生产线正在忙碌运作。装盘、加湿、撒种……育秧有序进行,全程只需2-3个人监管。借助机器,农民抢回了农时。“运用这个生产线一个小时能播种60亩地,相当于200个劳动力。”广州从化从金农机专业合作社技术指导员谭增伟告诉记者,“此外,它最大的好处是能均匀播种,减少出现漏插的状况。”

此外,记者从从化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在保证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从化区组织发动群众有序开展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各项工作,并组建了7个农业技术小分队下沉到镇村,针对关键农时季节及生产环节,实地开展技术咨询、指导、规划和跟踪服务。

据从化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将以点带面促进农业生产不误农时,要求良口镇以南地区在3月10日前播完塑盘秧,以北地区3月15日前播完塑盘秧;全区3月底、4月初开始抛插秧,4月10日前完成种植任务。

如今,从化的8个镇街已掀起春耕热潮,全力以赴抓好春耕生产,尤其确保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系列“含金量”高的农业政策执行不走样。值得一提的是,为全力支持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带来的生产经营困难,从化区出台了《从化区关于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对早造投保水稻、蔬菜种植天气指数两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农户保费的50%进行财政补贴。

“从化香米”项目启动

乡村振兴重要示范工程

同日,“从化香米”项目启动。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是由从化区和广东和稻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引进华南农业大学优质水稻品种选育,打造从化香米产业园。“由于广东到了夏天会出现高温高湿的气候,所以我们特地选用了耐高温、高湿,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华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室主任唐湘如教授告诉记者。

据从化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化香米产业园以山下村占地1000亩的示范性基地为核心园区,辐射全区各镇(街)的香米种植基地为附属园区。3年内在8个镇街打造10个以上香米生产辐射基地,预计全区种植从化香米面积达到10万亩。

在种植技术方面,从化香米项目广泛采用最新耕作种植技术,包括水稻智能化有氧恒温浸种催芽技、水稻钵形毯式育秧栽培技术、水田节水灌溉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水稻配方施肥技术、人工增硒技术等传统产业技术,还引进包括无人机技术、5G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建立在信息科技基础上的精细农业技术体系,提高从化香米产出效益。同时,还成立了从化香米产业研究院,开展从农化香米新品种的研发工作、品质保优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相关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预计研究院2022年引进博士后工作站,加强研究团队研究能力建设。

一粒米不仅是一粒米,香米产业园的发展思路是要建设一个集农业高效、旅游观光、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种植、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大园区。

未来,从化香米项目将深入挖掘农耕、科技、休闲、文化四大元素,通过产业流程、科学规划、资源整合等方式,将农业生产与农业服务、生态旅游三种业态相结合,确定“香米种植示范基地、农业生产性服务基地、稻谷仓储加工基地、农业科研培训基地、生态农业休闲基地等五大板块及其十个功能区”的总体布局。

通过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将辐射带动园区周边及从化全区稻米的标准化生产,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产业集约度达到70%以上,香米生产发展将成为从化区乡村振兴的重要示范工程。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何钻莹 通讯员 黄利谊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苏俊杰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 苏俊杰 何钻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