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你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

在百度收索栏中搜索“抑郁症”,越会有27,200,000个相关结果。

再输入“焦虑”,得到的数字是约52,700,000个。

而在“知网”中,输入关键词“焦虑”,得到108883篇文章;

输入关键词“学生焦虑症”,得到154篇文章。



焦虑是自古以来均存在的问题,它是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的临界点,其本身已在削弱人自身的身心健康。所有的焦虑都来自某种持续的心理矛盾。《纽约客》的专栏作家Surowiecki(2014)曾指出,大部分人的持续忙碌,其实都是自己主动选择的。而在这种自主选择的忙碌背后,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深深的焦虑感。但当这种持续的努力得不到相应的回答时,焦虑感就会在某一刻爆发。


高考结束填志愿的时候,身边的人会给你提意见:什么大学最有名?什么专业最有前途?什么专业吃得香?什么专业用钱少?你被一堆的“为你好”而砸的头晕,你越努力的想找到自我选择,就越感到焦虑:为什么我喜欢的大学不在一二线城市?为什么我喜欢的专业和前途不挂钩……你觉得时间还长,一个决定代表不了什么。

大一的时候,你感到了恐惧感,茫茫人海,你好像不再是那个特别的人。加社团、找兼职、拿奖学金、谈恋爱……你越努力成为特别的那个人,就越感到焦虑:

那个特别的人不是那个真正的独特的你自己。

大二的时候,你感到了紧迫感,明明专业知识还没学透,明明有很多理论还没明白,却硬生生的被推出去,面对社会,学会实习。你越努力的学习成人的做法,越感到焦虑:你怎么都学不会如何微笑又直接的拒绝,你不知道敷衍了事,也学不会礼貌性的花言巧语;那时候你觉得看山不是山,看海不是海。

大三的时候,说年轻不年轻,身体依旧健康,心理却选择早衰,你放弃了挣扎,摆手说“罢了罢了”。你越努力“佛系”,越容易焦虑:为什么室友已经可以保研了,为什么别人已经找到了好的工作(实习)单位。你问自己越多的为什么,就越感到焦虑,毫无意义的坚持,让你陷入了迷茫,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

大四的时候,你追求“稳定”的脚步,选择面对“现实”,只是内心还像个孩子,时常崩溃大喊,时常觉得失望。你越努力面对“现实”,就越感到焦虑:你看到了明亮背后的阴影,也看到了外表与灵魂的差别


曾有一段时间在思索,也许80后是被等着长大,00后是选择长大,而90后却是被推着长大。

然后不断发问,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

因为知道,努力不一定有结果。而焦虑往往与结果挂钩,当努力的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焦虑感就会爆发。


最根本的原因是对“意义”的焦虑


对努力的焦虑,是对存在的疑问。无法肯定自己的存在和自身的意义,无法肯定是否应该努力,努力的意义又是什么。这种质疑很可能是无意识的,却是潜移默化的自我否定。



感到迷茫


你感到了迷茫,你不知道这么努力是为了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不知道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只知道要成功,只知道要和大多数人一样在这条流水线上全速奔跑着;你知道应该努力,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你只知道,停止忙碌就越发感到焦虑,你希望被认同、被需要;停止忙碌会让你怀疑自己在工作以外的世界里,不会被需要、失去价值,被他人和世界所遗忘。



最根本的原因是对“意义”的焦虑


每次的失败对你来说都是一大伤害,小的时候只要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去答题就不会有错;可渐渐你发现社会这本书没有答案,太大太开放让你太迷惑,于是你不停的失败,别人看到你成功后的光芒,却没有发觉每次失败后你内心产生的那种羞耻感。

这种羞耻感让你对自我开始怀疑,除此之外,为了降低他人的期望,也使自己不显得“无能”,而在他人面前刻意表现出一副“其实我也没期望这件事情能做多好”的样子。成功的定义每人都不同,但是脱离了社会这条“流水线”就会被定义成失败。


怎么办

其实焦虑是人之常情,是你对一件事执着的反应,可是太执着了。你可以和别人说:“这件事我在意,我一定会做好”,但是你不能和自己说“不成功便成仁”,

哪有什么事情是非黑即白的,也没有什么事情是不成功便失败。放轻松,别着急

《奇葩大会》上有这么一幕,演讲人讲述其以前患病的经历,她逢人便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没人能给她满意的答复,直至一个心理医生回答她:“那么意义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意义本身就是一个虚无的概念,胡适曾说,“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人生这场戏,本来就是一个人上场,一个人落幕。当灯光落下,不论多少人影交织,最后只有你一人独立于交织外。



与其纠结“意义”,不如“你若发愤振作起来,……,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

曾以为不努力就是碌碌无为,却发现努力了同样撑不起你对自由的渴望。对失败的恐惧,对努力的迷茫,也是对平庸的逃避。这个社会变成了一条流水线,你发觉你只是这条线上一个齿轮,和千千万万流水线上的工具、产品一样,再也不是独特的那一个。


接受自己是个庸人的过程是异常痛苦的,梁晓声在《忐忑的中国人》一书中说到:“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农村和城市,不分贫富,不分官民,总而言之集体陷入了一个焦虑、忐忑年代。人心介于有盼头与放弃了盼头的无为的焦虑与忐忑之中。”过度的重视努力而忽视世事变迁的力量,你要知道任何的努力都有一个缓冲期,没有立竿见影的成功,只有破茧而出的重生,在平淡中也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如何解决“越努力,越焦虑”的状态

没有统一的答案

“你可以追求风花雪月的诗意生活,也可以以天下为己任”

“既能面对现实,又能对现实保持敏感和活力”

愿你我都能早日实现“越努力,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