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汉滨:防疫不放松 脱贫不断线

  

  “育苗前将床土深翻,深度不低于15至20厘米,底层土块稍大、表层要求平整匀细……”2月18日,在安康市汉滨区早阳镇左湾村,驻村第一书记江涛正在辣椒育苗地里为种植户讲解辣椒育苗的技术要领。

  连日来,安康市汉滨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紧扣脱贫目标,立足全年规划,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干群鏖战,全面掀起脱贫攻坚的“春季攻势”,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抓责任“实干”拉开决战大幕

  汉滨区是我省唯一一个剩余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的县(区)。2020年全区要高质量完成1.13万名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高质量抓好19.11万名脱贫人口巩固提升,确保一个人不少、一个村不落,同步够格全面迈进小康社会。2月初,汉滨区就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立足辖区实际,汉滨区制定了《2020年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夯实2020年脱贫攻坚驻村帮扶、驻村联户扶贫工作人员和工作任务清单》等12个政策文件,对重点单位工作责任、完成时限等,进行了逐一明确。

  今年,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该区精准制定到村到户的督战方案,对全区28个涉农镇(办)、159个贫困发生率高的村进行挂牌督战,确保所有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达到脱贫标准。


  为了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夺回来,2月26日,安康市下派督导组深入汉滨区召开“挂牌督战”工作会,汉滨区迅速深入镇(办)、贫困村督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户分三类、一户一策”和“一查一补两落实”两项工作,提升脱贫质量。

  该区还抽调新任科级干部担任组长,组建了10个驻镇督导组和2个巡回督导组,围绕脱贫目标、聚焦短板,动真碰硬,着力推动全区脱贫攻坚中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

  同时,为了落实各级主体责任,形成上行下效、以上率下的示范效应,该区区级领导挂帅出征,全盘把握,一线指挥督战;“四支力量”沉下身子,驻村入户,狠抓落实;镇(办)扛实责任,协调解决突出问题。

  抓产业贫困户增收有保障

  “现在产业扶持政策好,我不出去打工了,计划和家里人一起种植30亩魔芋,再养8箱蜂、5头猪、60只鸡……”2月29日,家住汉滨区中原镇麻庙村8组的王辉认真谋划着今年的生活。

  今年,汉滨区围绕推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技术扶贫、经营主体带贫益贫5个方面,制定了32条新举措,贫困户在享受就业创业类奖补政策的同时,养猪、羊、鸡、种植魔芋和烤烟等还可享受相应的奖补,每户贫困户享受的现金奖补最高可达到4000元。一系列的举措让贫困群众吃下了在家乡认真谋发展的“定心丸”。

  眼下,天气渐暖,茨沟镇白岩村去年新发展的1000亩桑树已进入养护关键期。该村云平农丰蚕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正抢抓晴好天气,组织24名合作社社员错峰对桑树进行施肥、剪枝和锄草。

  “我们就餐实施分餐制,要求村民下地干活时佩戴口罩,还要每天早晚给他们测量体温。”2月20日,茨沟镇白岩村云平农丰蚕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云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为确保春耕生产不受影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汉滨区及时安排部署春耕生产。2月10日,汉滨区委书记王孝成在镇(办)调研中动员干部群众及时组织春耕生产,下功夫发展畜牧、茶叶、蔬菜、烤烟、魔芋等特色产业,夯实农民增收基础,确保全区高质量稳定脱贫。

  抓就业复工复产保安全

  自谭坝镇松坝社区毛绒玩具工厂复工到现在,松坝社区的贫困户程爱民,每天必须经过信息登记、测量体温、领取口罩等几个程序后,才能进入车间开始工作。

  疫情防控期间,为加快社区工厂复工复产进度,助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汉滨区快速联动,积极服务,帮助企业完成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手续,统筹配发消毒防护物资和设备,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把工作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稳定脱贫。

  2月20日,汉滨区首批53名农民工,在安康高客站坐着大巴车,赴江苏省常州市返岗就业。汉滨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成玉表示,此次首批返岗就业的53名农民工中,有10户是贫困户。他们都是经过细致摸排筛查,只有确保都符合了防疫条件后,才通知他们准备返岗就业。


  去往常州市前,贫困户黄太兵坐在车上高兴地说:“政府不仅免费送我们到常州市,还给我们准备了食物,并让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一路保障我们的安全,我们感觉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