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各地见闻:脱贫摘帽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春风吹醒万物,喜雨润泽大地,曾经山村穷,如今气象新。

春风吹醒万物,喜雨润泽大地,曾经山村穷,如今气象新。

绣娘正在赶制作品(织金融媒体中心提供)

位于大山深处的贵州省织金县茶店乡海马村是一个苗族聚居地,这里的苗族妇女世代传承着蜡染刺绣本领,这项本领也是寨子里苗族妇女增收致富的一种方式。

绣娘李丽,过去在外务工,现在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在蜡染刺绣专业合作社里加工刺绣,一个月下来有2000多元的收入。“现在能足不出户就业,一年四季有活干,身边的妇女都参与进来了。”李丽说。

就业顾家两不误,这正是合作社的创办初衷。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绣娘100余名(其中贫困户73名),每年订单创收超过120万元,蜡染刺绣订单主要来自唯品会、依文集团、广州品立公司等知名企业,产品远销广州、北京、上海、杭州等地。

德江县共和镇塘坝村的花椒基地

德江县共和镇塘坝村,全村6个村民组共计270户1300多人,全村土地石漠化十分严重。近年来塘坝村采取流转土地、申报项目、扶持能人等办法,组建3个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花椒基地960多亩,解决了全村8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问题。尚成花椒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明指着新“扩容”的基地说:“现在国家政策好,我作为本村人要抓住机遇让石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与群众一同富起来。”

张金娥是塘池组的村民,今年60多岁了,自尚成花椒基地开工建设三年来,她一直在基地上务工,务工收入成为一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她每年的收入在1.2万元以上。

听说合作社要扩建基地,张金娥积极支持,每天早早地来到基地开工,下午又总是走得最迟的一个。在基地的“镶边扩容”中,她又干了20多天,每天70元,年前又多了一笔收入。

张金娥说:“我们老百姓,就希望干部们支持创业人,一起把(花椒)基地搞大点,我们能天天有活干,他们有干头我们就有盼头。”

务川自治县石朝乡浪水村三层岩组的金银花基地(资料图)

贵州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石朝乡,20世纪90年代,京竹村姑娘郭泽容嫁到浪水村三层岩组,丈夫家七兄妹,四个兄弟分住两间房,竹篾做墙的屋子透风漏雨,新婚当天她流了一晚上眼泪。没多久分家,总共20斤苞谷一大家子分,夫妻俩只分得一小盆,“日子很难。”

2012年,乡里号召试种金银花,郭泽容第一个报了名,起早贪黑在荒山间摸索。这金银花也如她一样,倔强地在山岭间扎根生长。

在郭泽容带领下,浪水村种植金银花310亩,人均年收入近万元。三层岩组62户贫困户全部脱了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