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专家”培训示范 助力刺梨产业发展

  近年来,水城县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发展“八要素”,大力发展刺梨产业,紧扣培训农民、技术服务等要求,以农村技术专家带动、异地观摩示范等方式,助力刺梨产业发展。



  “这一窝它原来是用镰刀修剪的,所以说这么长,现在我们就把它剪了。”阳春三月,在水城县野钟乡野钟村的刺梨种植示范基地里,当地公认的刺梨种植管护专家刘思启、邓吉栋正在给来自陡箐镇的刺梨培训人员进行刺梨管护讲解。

  2014年8月,野钟村组织了刘思启、邓吉栋等9个村民代表前往“中国刺梨之乡”龙里县考察学习,这次考察打开了刘思启、邓吉栋等人的传统种植思路。从那以后,他们就开始在自家地里主动种植刺梨,并自发的琢磨起刺梨的管护与种植技术,几年的刺梨种植下来,让他两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刺梨大王”。



  水城县野钟乡野钟村村民刘思启说:“2019年,因刺梨管护好,采摘的时候,采摘了一万六千多斤,卖得四万八千多块钱,大家群众看到以后,都来向我学习。


  每一天,他们都有人来学习,我就带他们到刺梨地里去,解释给他们听,做给他们看。看来今年的话,大家都跟上了,学习这个刺梨管护。”

  两位老人成了“刺梨大王”,也助力了野钟乡的刺梨产业发展。针对刺梨管护培育,两位“土”专家讲得认真、说的透彻,从陡箐慕名而来的“取经”人员听得仔细。



  “专家”培训示范,助力刺梨产业发展。水城县陡箐镇这两年大力发展刺梨产业,为了让大家对产业的发展更有信心,陡箐镇的各个村都派出了代表来学习。除了田间地头的刺梨管护,资金筹措、产销对接、利益联结等方面,这些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他们也见缝插针的与当地合作社负责人进行交流,针对性十足。


  水城县陡箐镇陡箐村党委书记彭波说:“下一步,我准备到野钟来,把这两位老专家接到我们村里去,给我们传授一下这个刺梨的剪枝和管护的技术,让老百姓和老百姓面对面接触。我们村干部给老百姓说一千遍,不如老百姓和老百姓自己说一遍学的快。”



  “我是通过政府组织来野钟这里学习的,本来大家都是在种刺梨,但是今天看到野钟种刺梨的技术,我们不足的地方太多,他们的种植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水城县陡箐镇冷坝村村支书杨华兵告诉记者,培训学习回去后,我们要把我们的刺梨抚育好、整理好,把群众全部带动起来。

  据介绍,2019年水城县刺梨种植面积达到了38.9万亩,采收刺梨鲜果1800吨,实现产值1080万元,采收鲜果涉及农户6767户,其中贫困户4048户18622人,贫困户户均增收993元。据估算,2020年水城县预计采收刺梨鲜果5000吨,产值将实现3000万元,刺梨产业发展成效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