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三农”发展沃土 补齐全面小康短板

<table>

蕉岭县产业园9家实施主体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备耕面积约7000多亩,图为蕉岭县长潭镇白马村科诚标准化种植基地。汪敬淼 摄

/<table>

在蕉岭县高山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水稻育秧棚,工人们戴着口罩,熟练操作着育秧机,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而离这里三百米的优质稻基地,几台备耕机来回穿梭,奏响春耕进行曲。

“疫情防控时期,春耕生产不能耽误,必须要保耕保种保收。我们首先要抓好耕田工作,我们现在正组织工人用机械育秧,育秧后25天左右就可以把秧苗移栽到田里。”该公司负责人林振良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为扎实做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近日,蕉岭县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同时,抓紧抓实抓细春季农业生产,结合本地的农业生产特点,加强春耕备耕和越冬作物管理,确保不误农时,打牢农业基础,紧扣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短板重点任务,坚决稳住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任务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南方日报记者 黄培强 实习生 邱珂娜 通讯员 廖静宜 祝银清 林剑湧 汪敬淼

▶▷开足马力

不误农时打好春耕战疫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走进蕉岭县三圳镇芳心村无花果基地,可见一排排已被剪枝、涂白的无花果树齐刷刷地长出了碧绿的嫩芽,透露着春天的气息。戴远光和几位工人戴着口罩,像往年一样忙着清理树下堆积的枝杈。

“农时耽误不得,要抓紧春耕。”三圳镇芳心村花果基地技术负责人戴远光是该无花果基地的技术负责人,他说今年的捡枝清园工作已经较往年晚了将近一个月,要赶在3月上旬前进入松土、铺地膜和除虫杀菌阶段,确保果树健康成长、顺利挂果。“在严格做好防疫的基础上,我们会全力组织工人春耕生产,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戴远光说。

据戴远光介绍,无花果基地从2月22日开始复工,8位工人均是本村村民。“我们为每位工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提供了口罩、洗手液、消毒液等医疗物资。除了要求工人们用口罩、帽子、围裙、手套‘武装’全身外,还要求日测体温2次,勤洗手、不聚集。”戴远光表示,基地抓好农业生产的前提是严格落实防护措施,保障工人务农安全。

“基地防护措施做得到位,我们干起农活来也更放心。”无花果基地工人赖文辉告诉笔者,他是芳心村村民,在基地工作已经有2年了,常年地里刨食,看不得农时被耽误。“现在能够复产春耕,我是打从心底里感到高兴。”赖文辉说。

与此同时,在该县蓝坊镇程官村的大片柚园里,也呈现一派繁忙有序的农业生产景象。疏花疏梢、淋水撒药,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开展果园管理工作。

“这个时间段主要是疏花、疏梢。如果过了这个时间段,花开了,挂果率就会比较低。”程官村村民黄海龙说,他家柚子种植面积比较大,农时紧迫,因此他和妻子采取了分工合作的形式,一人负责疏花疏梢,一人负责淋水浇园,全力与时间赛跑。

据悉,柚子产业是程官村的支柱产业,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了柚子。为抓紧柚园科学管理,农户们在农技员的指导下抓紧落实春季农业生产,不误农时。

“今年以来,我县通过积极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做好农村疫情防控的同时,提前谋划抓好春耕生产。”蕉岭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保障农民春耕需求,蕉岭县植保农资服务部也做足了农资产品的储备供应。“物资销售受疫情影响不大。我们准备了充足的肥料、种子、种苗等,其中肥料在全县范围内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可有效减少人员聚集。”蕉岭县植保农资服务部店主谢玲玻说。

▶▷下沉一线

落实网格化管理实现一对一负责制

“镇村干部对企业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基本上每天都有人协助我们做好安全、卫生、生产等方面工作。”戴远光说,镇里还向企业提供了口罩、消毒液等医疗物资,并积极协助企业完善防控设施设备,建立了体温检测点和临时观察室,主动为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解决复工生产难题。

“镇里会协助基地建立疫情防控台账管理,做好一人一档管理,每天上下午都会检查体温。还有物资准备不充分的,镇党委政府、村党总支部都会帮助他们来解决。”三圳镇二级主任科员、芳心村驻村干部谢建祥说,村里面也会协助企业做好消毒、消杀等方面的工作。

当前,正值春耕春种关键时节,蕉岭县三圳镇始终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采取有力举措精准服务,助力农企复工复产,确保农业生产平稳发展,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落实好春耕生产是我们镇打牢农业基础的重要环节。”蕉岭县三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保证春季生产有序进行,该镇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实行责任领导、联络员和挂钩企业一对一负责制,明确职责。“同时我们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县科工商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对企业进行上门指导,确保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促进’。”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据悉,为稳住疫情防控期间的农业发展基本盘,蕉岭县各镇各相关部门惜时节、抢机遇、想办法,及时为农业实施主体企业调配口罩、红外线体温测量仪等防疫物资,推动春耕生产中实行阶梯式、分散式作业,分时下地,分散干活,做好自我防护,避免人员集聚,既防控疫情,又保证春耕生产正常进行。

“农业部门送来口罩、送来消毒水、送来测温仪,保证工人的安全,保住我们今年春耕的生产不会误时机。”高山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振良说,近段时间来,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县农业农村局的关心、指导下,引导园区主体企业实行阶梯式、分散式作业,全力抓好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

目前,该县省级丝苗米产业园9家实施主体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备耕面积达7000多亩,占企业基地集约耕地面积80%以上,育秧面积7000亩。全县其他作物春播面积合计4.74万亩,其中蔬菜种植达2.17万亩。

▶▷科技助农

积极推进春耕备耕机械化生产

在蕉岭县长潭镇科诚农场育秧温室大棚内,10余位工人正围着全自动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进行秧盘的制作。

“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主要用于水稻机插秧苗的育苗播种,既能一次完成铺土、喷水、施肥、播种、覆土作业,也能按农艺要求控制播种量,实现精良播种育苗。”科诚农场负责人林干松说,与人工播种相比,流水线撒种子比较均匀,秧盘的营养土厚度一致,秧盘质量整齐划一,能有效防止断垄缺棵情况的发生,不但省工、省时、省钱,而且还具有稻苗生长整齐、速度快、提高亩产量、实现精良播种等优势。

“以前农村平整田地主要靠牛来使劲,一头牛一天可犁地3到4亩。现在轻松多了,直接用中型拖拉机每天可平整田地25亩,效率很高。”在农场内劳作的一位工人说,稻种,浸种、播种、育秧等工作都可以在温室大棚经由全自动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进行。

“近年来,蕉岭县依托丝苗米产业园及其他项目资金,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投入了大量资金,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率。”蕉岭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但刚开始的时候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难度较大,农民对水稻机插秧技术不太感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多年的宣传发动、分组分片、落实责任、以点带面、村镇整体推进等措施,蕉岭县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开始实现常态化。其中举办了技术培训班5场次,机插秧现场会2场次,培训镇、村300多人次,培训农户400多人次,水稻机插秧技术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机插秧面积逐年扩大。

“在标准农田的基础上,一部插秧机一日可插秧40多亩,而在同等情况下,人工插秧一天约1亩。目前我们共有1360多亩田,标准化农田约占20%。”林干松说,标准化农田可以大规模使用机械耕作,水利灌溉更加完善,大大节省人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