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真的丢在了井陉南横口

最近的一次去南横口村是在2015年,那时天空中有丝丝细雨滑落,这个紧靠307国道的村子才不至于像以往那样灰尘四起,平涉公路就在村子一侧流过,轰轰隆隆的车辆就像当年的河水一样,同样也可以用流淌形容的还有身边的甘陶河,与绵河汇合处就是南横口,所不同的是曾经的河流基本已经断流,就是绵河也只剩下可怜的流水似在呜咽,北方缺水的现实没有因为南水北调建设而改变。


那次没有了太阳,心情也变得温润起来,偶尔滴落的雨,让满是陶的角落、空隙绿的惹人怜爱,野草野花在人们不经意的情况下,流露出真实的强悍和任性。满树的梨有水珠滑下,倔强的蜀葵开的正是蓬勃。又有一堵墙倒了下来,满地的匣钵记录着几百年前窑炉的温度,捡起来还能感觉到窑工揣摩的心境,要不是我们的探访惊动了邻家看门狗一阵狂吠,真以为穿越到了世外陶园,没错,是陶园。


待狗安静下来,村子里依旧出奇的静,偶有国道上、省道上、铁道上车辆的鸣笛隐隐传来,才能感知到时间的流逝。很多年前,这里出产的井陉陶瓷就顺着眼前的绵河,然后是滹沱河,顺流而下销往全国各地,横口古驿,井陉古驿道上重要的驿站,那是相当的繁忙,再加上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井陉窑,南横口、北横口的大户人家就比较多,也滋养出很多的工商巨贾,如今从硕果仅存的一些青砖大宅院的形制规模上就能感受到早年间的繁盛和气势,牛!这里是真的牛过!


数次朝拜,陶瓷让这里兴盛,陶瓷也让这里迅速的衰退!工艺技术的固步自封和人才匮乏让南横口迅速沉沦,再也难以寻找到宋、金时期的辉煌了,仅有的荣耀也仅仅是各大博物馆里尘封的井陉窑精品。天威军官瓶、宋代白瓷枕、戳印点彩戳模,大量出土的精美瓷器让井陉窑得以跻身河北四大名窑之一,然而要找回曾经的辉煌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仅仅依靠硕果仅存的原火陶瓷是远远不够的。


已经记不得是第几次来这里了,偶有机会都要进村看看。每一次穿行在寂静的街巷,都有要匍匐而下,跪拜祈求的冲动,无处不在的陶瓷元素,渐行渐远的残垣断壁,越来越稀少的生活气息,石太铁路从干涸的河滩里继续穿行,带走了这里的繁华,也带走了这里的活力,偶有老人在院落里探身而看,他们的记忆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过去,虽然是粗瓷大碗,虽然是缸瓦管之类的建材陶瓷,总还在延续着一千多年前井陉窑的文化根脉,如今却是彻底的断了,窑活彻底熄灭了。


绵河流淌了亿万年,井陉古驿道繁忙了几千年,石太铁路穿行了一百多年,徜徉在南横口古村落,虽然房倒屋塌尽显颓势,但村落里依旧存在的窑场气息和陶瓷文化记忆还具有活化石的价值,匣钵的墙,卵石的院,砖雕的门,葳蕤的树,好奇的狗,这样古意盎然的陶瓷生产区域还有再生复活的可能吗?因为自己喜欢陶瓷就寄予这样的厚望,是不是有些自私,那次要离开的时候,心里空落落的难受。


三年过去了,2018年6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临近中午再次来到这里,却欣喜这里发生的变化,感谢无所不能的互联网和自媒体,南横口发生的一切都能够呈现在我的视野里,曾经的破败在改变,曾经的价值被发现,曾经的期待也逐渐获得还原,各项基础设施和房屋改造复原都可圈可点,陶瓷文化元素也被充分挖掘,标识导视系统也让人看到了希望,河道里有些水但却不是我心里想要的。


在马家大院又见到马老先生,八十多岁的老人依旧是那样的精神矍铄,一如几年前我们数度来访时的健谈和热情,他生活固守的院落也益发的充满生机,也让我们看到未来南横口村和井陉窑的希望,作为见证河北四大名窑之一的井陉窑发展历程的马老先生和原火陶瓷的毕会文师傅,或许还能在近几年看到横口古驿和井陉窑历史文化恢复、传承、弘扬黄金时代的到来,但这个过程还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推动,一个破败村庄向乡村旅游目的地迈进不会太顺利。


南横口现在的改变只是完成了凤凰涅槃的一小部分,未来业态的融入,管理的规范,盈利模式的探索,景区资源的整合、提升、完善还真是任重而道远,南京国瓷小镇、淄博昆仑陶瓷小镇、长沙铜官古镇、禹州神垕陶瓷小镇等都呈现蓬勃景象,而河北省内的定瓷、邢瓷、黑陶、磁州窑都在凭借产业优势和文化积淀打造陶瓷文旅项目,呼之欲出的集千年古县之文脉,井陉古道之神韵,井陉古窑之精彩与一身的横口古驿陶瓷小镇项目,没有任何理由不在最近两年呈现出来。


骄阳似火,与上次小雨菲菲中的消沉颓废不同,南横口已经觉醒,已经开始持续发力,尽管在整个游览感受过程中没有再看到其它游客的影子,但依然从爱妻的兴奋和赞美中感受到未来横口古驿陶瓷小镇的市场需求和光明前景,有距离省城四十公里的交通区位优势,有大井陉厚重的历史文化的强力支撑,有太行山旅游经济隆起带的强劲拉动,井陉再造一个苍岩山、于家村、天长镇绝对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