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約翰遜Philip Johnson

菲利普·約翰遜 Philip Johnson


1906 - 2005

菲利普·約翰遜是一位有影響力的美國建築師,埃森曼稱他為美國建築界的“教父”。


大師簡介

菲力普·約翰遜曾就讀於哈佛大學設計學院研究所。1930年,他在紐約市現代藝術博物館成立了建築與設計部門。1961年,入選國家設計學院的準會員,而後在1963年成為該院院士。他於1978年被授予了美國建築師學會金獎;1979年,獲頒普立茲克建築獎,是該獎項的第一位得主。



大師生平

菲利普·約翰遜(Philip Johnson),美國建築師,建築理論家,埃森曼稱他為美國建築界的“教父”。1906年7月8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2005年1月25日去世。他最初在哈佛大學學哲學,但自從讀了密斯·凡·德·羅、勒·柯布西耶和沃爾特·格羅佩斯等建築大師的相關文章之後,他就固執地轉了專業。33歲的時候,他獲得了哈佛大學建築學院的建築學學士學位,1927年畢業。後同建築史家H·R·希契科克(Henry Russell Hitchcock)遊歷歐洲,結識了許多現代派建築師。歸國後於1932年任紐約市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建築部主任,同年與希契科克合著《國際式風格》一書,並舉辦展覽,首次向美國介紹歐洲現代主義建築。同時,他又與建築史家H·R·希契科克(Henry Russell Hitchcock)一起撰寫關於“建築國際風格”的相關著作,該計劃中有多名偉大建築師參與。

聖羅勒教堂,休斯頓,美國

1939年進哈佛大學建築研究生院,從師M·布勞耶學習,但其真正的導師是密斯·範·德·羅。1943年獲得建築學位。1945年開設設計事務所,1946-1954年重任紐約市現代藝術博物館建築部主任。他的專著《密斯·範·德·羅》於1947年出版,頗負盛名。1949年設計了自己的住宅,確立了他作為建築師的聲望。約翰遜與對他有巨大影響的密斯·凡·德·羅一起工作,並將其看作是最高明的建築師。


玻璃大教堂”匹茲堡

約翰遜早期的工作深受到密斯的影響,甚至他自己的家也在相當程度上有著密斯的影子。儘管他把密斯看作天才,但是他也在逐漸抱怨傳統的風格,他表明:“我的宗旨是明確的、不同於傳統”。1967年起,約翰遜與約翰·伯奇(JohnBurgee)一起工作至1991年,他們能夠將簡單的幾何圖形澆鑄成一種新穎而且不可思議的模型。


玻璃房子


在約翰遜與搭檔伯奇合作的設計中,越來越注意通過建造地平線的同一性以滿足客戶的需要,客戶們往往希望他們的建築在這個共同的世界中顯得更別緻、醒目一些。因此,他設計的建築既與四周的高樓形成明顯的對比,又佔了相當的優勢地位。他認為建築的結構和外觀必須與客戶的認可程度相當。


作品歷程

約翰遜的早期作品明顯受密斯·範·德·羅影響;50年代中期開始由密斯風格轉向新古典主義。這時期的代表作品有內布拉斯加大學的謝爾頓藝術紀念館(1960-1963)、紐約林肯中心的紐約州劇院(1964)等。70年代同J·伯吉合作開設事務所,合作設計了一系列建築,較重要的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IDS中心(1973)、休斯頓的潘索爾大廈(1976)、加利福尼亞州加登格羅芙的“水晶教堂”等。這幾幢建築一掃他的折衷風格,頗有清新氣息。這是約翰遜富有成就的時期。但在1983年建成的位於紐約曼哈頓區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大樓設計中,約翰遜又把歷史上古老的建築構件進行變形,加到現代化的大樓上,有意造成曖昧的隱喻和不協調的尺度。這座建築已成為後現代主義的代表作。同樣的作品還有:匹茲堡平板玻璃公司大廈、耶魯微生物學樓、休斯頓銀行大廈等。


磚屋(Brick House),1949

由於約翰遜善於建造高樓和公共場所等大型建築,因此他的作品遍及各個領域,他的設計經常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和審美觀。約翰遜總是離奇地將一幢建築到另一種建築的風格完全改變,這也是他在工商界大受歡迎的緣故。


理念風格

有著建築界“教父”之稱的菲利普·約翰遜一生都在求變,一生都在引領潮流,他從玻璃屋子時期的密斯風格轉向新古典主義時,推出了波士頓公共圖書館;當現代主義風雨欲來的時候,他設計了名聲顯赫的加利福尼亞州加登格羅芙的“水晶教堂”;當後現代主義成為時尚時,他和建築師伯奇一起貢獻了紐約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大樓,這座拼貼了古典風格、現代高層建築風格、巴洛克時代的堂皇風格和現代商業化POP風格的建築,堪稱後現代主義建築中規模最大、最負盛名的代表作。另外,他設計的匹茲堡平板玻璃公司大廈、耶魯微生物教學樓、休斯頓銀行大廈等,也是建築史上無法忽略的經典之作。


美術館(Painting Gallery),1965


創作理念

約翰遜相當注意自然和人造光線之間的搭配,同時也意識到水對所處位置的重大作用以及光線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在設計中,他加入了幾個單獨的卻又有一定關聯的噴泉。他還用雕刻結等方式創造更大的空間,他說道:“一方面,我對排列的建築空間相當感興趣,並將它當作一種思路來進行思考,將之付諸實際中以領會、理解”。儘管約翰遜還是一直追隨著密斯的步伐,但後來經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摩天大樓的主要設計師。1979年,約翰遜獲得了第一屆普立茲克建築(Pritzker Prize),該獎被譽為建築界的諾貝爾獎。


怪物(Da Monsta),1995

具有無厘頭風格的菲利普·約翰遜從來不把正統觀念當一回事,他認為“原創性”根本就是欺世之談,他曾經破解過“玻璃房子”的各種設計構思的源頭。當人們批評他的設計時,他報以淡然的一笑,並且聲稱:我就是個妓女,業主讓我擺什麼pose我就擺什麼pose。當有人問他:您的建築創作從哪裡開始呢?約翰遜回答說:從腳底板開始。值得一提的是,菲利普·約翰遜早年曾經是反猶主義者,他還曾聆聽過希特勒的演講,但他後半生卻與猶太人和平相處,1960年他為以色列設計了核反應堆紀念館,上世紀末他還全力幫助過兩位美國頂尖的猶太建築師發展事業。也許菲利普·約翰遜的一貫的無厘頭風格,使得熱愛他的成就的人們更容易原諒他的過錯。


成名作品


1.玻璃屋 The Glass House


2.水晶大教堂外觀,典型的玻璃盒子

美國 加州 加登格羅夫,1980年


3.歐洲門Puerta de Europa

是西班牙馬德里的雙子辦公大樓,高114米,26層,興建於1990年到1996年。


4.威廉斯大廈Williams Tower

美國 德克薩斯州 休斯頓,1983年


是一座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頓上城區的摩天大樓。是德克薩斯州第四高建築,也是美國第二十二高建築和世界第一百零二高建築。同時也被認為是休斯頓及世界上中心商務區之外最高的建築。


5.菲利普·約翰遜展覽館 PHILIP JOHNSON PAVIL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