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国保”档案(一)

今天要说的西乡“国保”,虽然不是什么价值连城的青铜器、玉器、甚或是炫目的金银器这样的“国宝”,也不同于“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这样的博物院,“国宝级”藏品琳琅满目,但是,正因为它在中国史前考古学历史上具有的重要“标尺”作用,才被认定为古文化遗址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就是被大家熟知的李家村遗址、何家湾遗址。也就是业内俗称的“国保单位”。


一、发现始末


西乡,历沧海桑田,北依秦岭,南屏巴山,牧河横贯,洋水南来,合流入汉,浇灌出这片古老的沃土。


李家村遗址,就位于西乡县城西南1公里余的原葛石乡李家村(今城南街道办和平村6组、7组),北接牧马河(清代中期以前,习称“木马河”),南界“城峡”旧公路,以五丰河为中心的东西两岸2.6万平方米。经年累月,方圆数百亩的庄稼地里,大量的瓦砾、石块、陶片,在耕作的犁铧、锄锹间阻来挡去。习惯了精耕细作的世世代代村民们为了种好庄稼,出于无奈,捡拾起瓦砾、石块、陶片,一堆一堆,堆放在田坎、地垄边,有的竟堆成坟包样。日久天长,生活在此的村民们早已对此见怪不怪,也就丝毫未能引起这些朴实村民的关注。


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冥冥之中,这些或粗糙、或细腻、或黑、或灰、或红的硬东西,又似乎非寻常之物,它们究为何物呢?遂有好事者竞相传播开来。1958年末,消息传到了刚刚组建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水考古队。1959年,经过汉水考古队实地调查,初步认定这些东西竟然属于史前先民生活的遗存、遗迹。


同样的发现,在西乡县城南街道办泾洋村何家湾(先后隶属板桥乡、古城镇、堰口镇)、古城村红岩洞、城北街道办(原城关镇)二里村等地都有发现,尤以李家村、何家湾两处遗存发现内涵最为丰富。


一时之间,专家、学者为之震动!


李家村、何家湾两个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就这样被考古学界发现并得到关注。


1960年李家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翻拍自《陕南考古发掘报告集》)

二、遗址发掘


1、李家村遗址考古发掘


1960、1961、1982年,由中科院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水考古队对西乡李家村遗址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勘探、发掘和补充发掘,揭露遗址面积约2.6万㎡,发掘面积1310㎡,出土灰坑41个、柱洞1个、瓮棺葬3座、墓葬1座、房子残迹1处、陶窑1座以及陶器139件,石器263件。


李家村遗址发掘区位置分部图

李家村遗址文化堆积层薄,仅1米左右,剔除个别龙山文化类型的遗迹、遗物外,属于李家村类型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堆积。


出土遗物,主要是石器和陶器,未发现骨器。早期,以打制石器居多。晚期,磨制石器也相当发达,磨制石器又以“铲”居多,主要特征是扁平磨光双弧刃状,即舌刃状,这是李家村遗址的代表器物,另外还有斧、锛、凿、刀等。


李家村类型石器:凿、锛、铲、斧

陶器,作为李家村遗址出土遗物的主要部分,其特征为:泥质外黑内红陶、夹砂灰白(褐)陶和泥质黑陶;纹饰主要有线纹、绳纹,个别有锥刺纹、布纹,未见彩陶;器形主要有以“圈足碗、三足罐、平底钵”为特征的陶器组合,出土遗迹很少,且都残损不全,有房子残迹、灰坑、陶窑、墓葬等。


李家村类型圈足碗

李家村类型平底钵

李家村类型三足器

来自:西乡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