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寻人启事

今天,

我们在全区寻找叫“雷锋”的人

没有哪一种生命比活在人们的内心里更长久

没有哪一种精神比化在人们的行为中更永恒。

向雷锋同志学习!

57年前的今天

各大报刊发表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

从此

雷锋的名字响彻神州大地、家喻户晓

雷锋精神的旗帜熠熠生辉、光芒四射

学雷锋活动蓬勃开展、经久不衰

今天,就跟着小鹿一起

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指以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

其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看看我们身边的

雷锋人和雷锋事

天降二十万,不为所动

一张20万的存单放你你面前你会心动吗?鹿泉区的一名普通环卫工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朱文平是鹿泉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的一名普通环卫工人,负责北斗路向阳街以北的清扫保洁工作,3月4日中午12点朱文平刚刚接班,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天降“馅儿饼”砸中自己。12点10分,朱文平在对向阳街财政局周边进行清扫时,看见地上有一只折叠的纸片,捡起来打开发现是一张价值20万的存单。

据了解,这张存单是失主今天上午刚刚到银行存的定期,回到家后才发现存单不见了,正在为此着急时,没想到被好心人拾到,很感谢环卫工人拾金不昧的行为。

疫情当前,朱文平的拾金不昧之举温暖了鹿泉、温暖了三月,践行了雷锋精神,更展现了“城市美容师”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精神风貌。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装扮着城区的干净整洁,也用朴实的行动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暖心!普通职工帮助走失老人找到家人

3月1日,一则寻人启事在石家庄鹿泉区居民的微信朋友圈频频转发。一名贾姓老人走失,手机最后的定位在白鹿泉周围的山坡地带……

鹿泉区供电公司鹿泉供电所所长杨利辉看到这条朋友圈消息后,发现走失老人定位在该所供区内。热心的他立即将消息转发至供电所群里,叮嘱所里员工帮忙留心搜寻。

3月1日下午5点左右,鹿泉供电所枣林村台区经理郄树军在枣林村山上一处偏僻地发现了一位面容疲惫、满身尘土的老人。经过一番耐心的沟通,确认这就是大家一直在找寻的走失老人。此时,老人又累又饿,憔悴不堪。郄树军赶紧让自己的家属来帮忙,同时联系了村委会以及老人的亲属。

老人亲属接老人回家,并拿出钱来表示感谢。郄树军婉言谢绝:“换成谁家都着急,平安找到老人就好。”

特别的“你”奉献特别的爱

2020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因为疫情事件有很多不辞辛苦、不畏生死工作在基层一线的人员,这其中也有很多弱势群体,他们身体残疾却表现出了比常人更勇敢的一面,疫情防控期间他们不但捐款捐物还主动工作在一线。

鹿泉区开发区方台村的肢体残疾人杨光就是其中一员,1983年出生的他跟他的名字一样阳光,他不仅会修理手机,还购买挖掘机干起了个体生意,去年经过推选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在这次疫情中捐款200元,后与其哥哥杨栋一起捐赠10顶帐篷,在党组织的号召下又为武汉疫区捐款100元。还有来自宜安镇西鲍庄村的李军刚,45岁的他早年因股骨头坏死致残,行动不便,但是他身残志坚,靠自己的双手开了一间小卖铺,他说“虽然我身体上可能跟不上,但思想一定要跟上”。他不仅为本村捐了500元现金还为临村东鲍庄捐款200元,为北鲍庄和南鲍庄各捐赠两箱方便面,村口封路时他捐赠了钉子、手套、杆子等物品。

他们用实际行动在残疾人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当然还有更多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人

他们是

疫情一线拿起消毒枪的守护者

他们

是为留守老人儿童注入关爱的呵护者

他们

是在春天播撒希望的护绿者

他们

是手捧爱心物资的捐赠者

当然,他们还有很多很多身份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志愿者”

有些人称他们为“现代雷锋”

因为,在他们身上

传承的是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精神

一个小小的鼓励

一次无私的帮助

一个善意的微笑

...

有没有这样一个人

在你最困难的时候

伸出温暖的手臂

有没有这样一件事

让你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善意和爱

说出你的故事

愿我们都被温柔相待

今天我想对你说谢谢

综合整理:区残联、城管局、供电公司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精彩鹿泉”

精彩鹿泉

微信号:jingcai-luquan

新闻热线:0311—82108281

投稿邮箱:jingcailuqu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