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战疫“幕后”的那些人!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

我们“遇见”了太多,

逆行而上的感动,

众志成城的温暖……

这段时间里,

无数的“前线”英勇奋战,

但在我们看不到的幕后,

也有许多后勤人员在为这场战“疫”默默奉献。

“统计人”发挥专业优势

并肩战“疫” 无悔但当

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为积极沟通对接市相关部门做好关键信息及大数据的互联互通和有效应用,减轻基层社区防疫工作人员数据统计报送工作压力。2月7日下午,区委政法委、区卫健局、区统计局快速响应,联合成立区临时数据统计中心。区统计局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廖云同志牵头,抽调局党员干部、业务骨干加入区临时数据统计中心,负责对疫情数据进行排重、匹配地址、整理汇总,并开发疫情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为全区防疫工作提供数据统计保障。香洲区作为主城区,占全市近一半的人口,面对疫情防控海量排查任务,如何运用数据,掌握全区疫情动态,成为战胜疫情的关键基础。香洲区统计局充分发挥数据处理的专业优势,坚持“数”业有专攻,善用大数据,助力疫情“数战数决”。

麦铭杰,区统计局党支部宣传委员,在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麦铭杰在统计专用系统的基础上,抢抓时间,仅用了四天时间,开发了适于疫情数据统计的系统并投入使用。在系统使用过程中,应对防疫数据的不同需求,他不断将系统调整优化,用系统下发各部门大数据信息线索到社区,目前该系统已全面用于疫情防控数据统计工作。在疫情期间,该系统用科技手段处理疫情数据,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基层社区负担。

谢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疫情期间她坚持做好自身防护,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克服上班出行的不便,每天来回骑自行车近2个小时,风雨无阻。谢甜加班加点,统计汇总疫情数据,匹配地址、整理相关数据已超2.4万条。

付莹,虽然不是党员,在抗“疫”期间,依然对标党员义务,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投身战疫,每天更新统计疫情相关数据。在疫情期间,匹配地址、整理等相关数据已超1.3万条。

季烨,在临时数据统计中心利用自己的计算机专长,优化数据系统。不管多晚收到数据,季烨一定第一时间收集数据,将数据整理好,交给数据处理小组,通过系统下发到镇街社区。

用数据发声,用行动守望

走进临时数据中心,七八台电脑屏幕闪烁不停,电脑前的每一个人都在安静工作,认真核对各项数据,只能听到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区卫生健康局疫情防控医学观察和爱国卫生运动组副组长,派驻区临时数据中心组的负责同志杨爱军盯着屏幕,仔细核对着各项数据。从疫情防控号角吹响的那天起,连续45天,每天都会从这里报出很多数据,每一份看似简单的统计报表背后,包含大量的数据汇总与梳理工作,更包含了数据组每个人的辛苦付出。

每天几十通的电话、大量数据衔接、校正与传送,成了这里的工作日常。杨爱军带着邝影阳岑夏蔚两名区卫生健康局派驻人员,自从来到区临时数据中心工作,她们就再也没有午休过了,左手拿笔,右手滑鼠标,脸颊和肩膀间夹着手机,这是他们忙碌时常有的状态。

疫情来袭,卫生健康局数据统计组迎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忙而不乱、认真细致地完成每一个报表,用数据发声,以行动守望,相信战胜疫情的黎明就在不远处。

前线奋战,后方保障!

在湾仔街道党工委的统一指挥下,街道成立由党政办、党建办、财务室、文化站等部门组成的防疫联防联控综合办公室,综合办公室与街道防疫专班一起落实疫情防控责任,明确分工,精准行动,他们在协助社区开展防控工作的同时,还在后方为前线奋战的工作者进行人力支援、数据整合、物资保障等工作,为全街疫情防控工作高效、有序运转提供了坚实保障。

社区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第一线,是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的关键所在。面对疫情防控前期,社区人力紧缺的情况,工作人员利用“智慧党建”平台,动员、鼓励各“双报到”党员志愿者协助社区执行综合防控任务、强化网格排查、落实人员隔离等工作,极大增加了社区防疫力量。截至3月4日,已有156名党员志愿者分赴6个社区进行支援。

工作人员整理社区党员志愿者名单

工作人员电话协调各岗位人员排班

工作人员统计汇总每日数据

在一线工作人员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

“幕后”的他们还要为前线采购、调运防护物资,

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工作人员整理采购数据表

结合实际,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发动各方力量联系供货渠道,委托经销商采购防控所需物资,做好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所需的口罩、测温仪、护目镜、消毒酒精等应急物资的采供保障,基本保障一线工作人员防疫所需。

工作人员采购、清点防护物资

他们,没有一线医生的生死困惑,

也没有一线警察的日夜值守。

但习惯了作为“幕后英雄”的他们,

抛开细碎繁杂的工作日常,

也能清晰地看见他们闻令而动、

奉献牺牲的忠诚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