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归根》:我们每个人都缺少内心的归属感

虽然很多观众会觉得《落叶归根》的故事相当离奇,但它其实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南方周末》在2005年刊载了一篇报道,讲述了一位农民工历经千难万险,将一起外出打工的同伴的尸体运回家乡落葬的故事。

农民工叫李绍,而死去的工友名为左家兵,由于左家兵患有高血压,在喝酒时突然晕倒,形成脑溢血并因此死亡。

当天夜里,李绍便和几个工头将左家兵假扮成酒鬼,坐火车来到广州换乘,但到了广州后,被站台的保安拦住了,于是几人决定改乘汽车,结果第二天李绍等人在打包尸体的时候,被巡警发现,并通知了左家兵家属,事情才告一段落。

背尸回乡的话题本就十分猎奇,主人公这一路历经辛苦却始终不曾放弃的一诺千金的可贵品质,又为这份猎奇增添了一丝温暖,这篇报道面世后,便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动容,其中就包括了张扬导演。

在看到这篇报道后,张扬导演隐隐约约地捕捉到了什么,在当今社会,交通便利发展迅速,却依然有人用这样的笨办法来运送尸体回乡,然而正是这种“朴素”的品质吸引了他,让他看到了其中“单纯”的部分,也由此引发出了更多的可能与意义。

张扬对这一故事做了很多戏剧化的改编,让它变得更加丰满曲折,但人物刻画与中国传统朴素道德的故事内核仍然是保留的。

《落叶归根》海报

繁杂的外界发展与人内心的归属,冷硬的生活外貌与不放弃的倔强态度,苦难与希望,漠然与温暖,麻木与执着……张扬导演将这些内容劝都一一揉碎并加以重塑,然后请来了小品演员出身的赵本山,两人一搭伙,就给观众带来了这么一部《落叶归根》

影片讲述了南下打工的农民工老赵因为酒后的一句承诺,在工友老刘死亡后,带着工地老板给的五千块“补偿金”,踏上了带着老刘的尸体回乡安葬之路。

因为故事讲述的是老赵一路上发生的事,所以,影片的类型是一部公路片。

什么是公路片呢?

二战过后,美国开始出现了一种以汽车和公路为典型叙事元素的电影,公路片的诞生之初是以反映青年人内心的失落与孤独为主题并开始兼容并蓄,结构模式与意义指向均不断地改进,成为一种独立于其他片种之外的新电影类型,且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以一段旅程为背景,公路汽车等元素占据绝大篇幅,而主人公则在这段旅程中完成着自己的生命体验。

我国的公路片其实并不是很多,再加上如今是商业当道,整个行业都倾向于商业片,而国产公路片只能寄托于文艺、喜剧等类型片进行杂糅,新奇难见的影视元素和电影人试图传达的主旨相辉映,一些电影倒也广受好评,比如徐峥导演的《泰囧》,不过张扬导演的《落叶归根》要比它早许多,可以算是中国公路电影的开山鼻祖吧。

电影集齐了赵本山、郭德纲、宋丹丹等喜剧演员,并有胡军、廖凡、夏雨等影帝的友情客串。

影片聚焦于小人物,虽然披着喜剧的外衣,但却道尽世间的辛酸和无奈,直击人心。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再回头看的时候,发现它依然不过时,甚至可以说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电影。

怎么说呢,它是一部承载在主人公老赵行走之路上的民族情感回归与反思之作。乡土的传统化国民亲切感,包裹上了村镇、乡间公路的外壳,老赵背着工友尸体一路回家的历程,反应了整个时代在大发展下人们的思想变化,也揭示了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在历史的车轮辗转中愈发耀眼的可贵品质,譬如温暖,亦如坚韧,以及希望。

《落叶归根》剧照

“落叶归根”的这一念想也许只是传承了数千年的乡土情思所感染的,但即便是在今天,那些为了生活在外拼搏的打工者们,他们也在害怕有一天再也回不去自己心心念念的家乡。

其实,人都拥有故乡情结,而且并不只是数千年传承而来。

若说游子是风筝,那么毫无疑问故乡就是那根牵动着风筝的线,它不偏不倚,刚好每一根线都缠绕在主干之上,只需轻轻一动,风筝就摇摆不已,就会想要回到那个叫远方的故乡。

生命的浩荡让人心生茫然和生畏,而漫长的时光中我们总得需要一份安宁来做倚仗,于是便有了对内心的满足的孜孜追求。

当所有的情感在时代的变迁中受到变化,而“归根”的这个根本,毫无疑问是会让人何在的动容。

《落叶归根》剧照

因为一句醉酒承诺,老赵背着工友的尸体千里独行,只为了能将他送回故土安葬。

他背着是一具尸体吗?不,更像是背着一份沉甸甸的死后归故土的期望。

于是,一人一尸,就这样在天地间艰难地启程了,他们穿过逼仄曲折的巷子,穿过蜿蜒无尽头的公路,穿过茫茫的山村平原,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世间众生,邂逅了不尽相同的人间百态,张扬导演用一种异乎寻常地冷静来讲述镜头前发生的一切,让我们在屏幕前的一片寂静中细品沉思。

《落叶归根》剧照

在这场旅途中,老赵最开始是选择了搭乘汽车,大巴车上坐着一群“光鲜亮丽的好人”,她们先是污蔑死去的老刘偷窥他们上厕所,接着在大巴车遇到了劫车的“坏人”,但是这群“坏人”在听了老赵的如实相告后,敬重他的为人,并且将所得的财物都还给了他,紧接着这些“光鲜亮丽的好人”拿走了老赵手中的钱财,并且以车上有死人不吉利为由,将老赵和老刘的尸体都赶下了车。于是老赵只能步行,背着工友一步一步走上了回乡之路。

《落叶归根》剧照

这丑陋的人性,道尽世间之“恶”,如果换作别人,可能会用有效却有失道德的方法来解决,然而老赵并不是不知道这些方法,只是他不愿这样去做,他不愿意麻烦别人,因为他知道每个人,都不容易

他认命般地低着头开始赶路。

正如无数憨厚热忱的先人们一样,哪怕被深深地伤害,也依然保持着内心坚持了大半辈子的温柔与善良,并在归乡历程中让我们收获着无言的感动。

货车司机心爱的女孩离他而去,他当年爱得义无反顾,并对自己承诺开足三十万公里就把女孩接走,可现在他已经开够了三十万公里,人却不见了。

《落叶归根》剧照

他因此觉得在这个偌大的世界里自己已经无路可去,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

老赵不善言辞,但他却用最朴素的话鼓励了货车司机:“你既然都已经开了三十万公里,那就再开三十万公里把她找到。”

货车司机最终大彻大悟,好似重新找回了希望。

道大则至简,民族性的乐天与坚韧于此可见一斑。

无儿无女的富家老翁想着自己孤苦伶仃一辈子,死后一定更冷清,于是便想趁活着的时候办个丧事,提前感受一下自己死去时会有人为了自己的离世而伤心。

《落叶归根》剧照

而老赵混在奔丧的队伍中,原本是想假哭混口饭吃,但却联想到了自己和工友的经历,有感于世事无常,反而成了葬礼上哭得最真实、最伤心的人。

骑自行车去西藏的少年,拾荒女人,深爱妻子的养蜂人,开发廊的东北小妹和那个喜欢她的警察等等,形形色色的众生,年龄与阶级各不相同,但他们却在老赵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帮助,并在短暂的同行中感染了彼此。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和老赵一样,都是经历过苦难的人吧。

所以,他们可以彼此理解,相互依靠。

然后重拾起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前路的信心。

《落叶归根》剧照

影片最精彩的一幕,是老赵终于发现了原来工地老板给的5000补偿金是假钞,在那一刻他终于精疲力竭,只能选择将老刘的尸体就地埋葬。他挖好了坑,躺在里面试了一下大小,突然之间,他感觉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的宁静,比起路途的艰辛,人心的险恶,躺在这里简直再舒服不过了。

头顶的树那样好看,阳光那样温暖,清风抚摸着他粗糙的脸,他笑着留下了眼泪,恍惚之间他似乎寻觅到了自己的安身所在。

老赵下定决心,打算和老刘一起留在这里。然而就在他绑好了石块准备永远地躺下时,在风声袭来那一刻,他却本能地躲开了。

也许在那一刻他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想到了自己的承诺,哪怕自己现在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内心的那份沉甸甸的东西,却已经足够支撑着他继续踏上前行的道路。

那份沉甸甸的东西,是他这个沉默寡言没什么文化的农民工所无法形容用言语来形容的东西,我们可以叫做使命感,责任心,又或者:

民族底色

《落叶归根》剧照

老赵、老刘这对普通的农民工和途中所遇到的各式各样的人,在他们的身上,有时代发展浪潮下人们为了生活而背井离乡的窘迫,有被生活无数次刁难依然阔步前行的坚韧,有自以为正义却选择旁观的麻木漠然,也有毫不犹豫伸出援手的温暖。

影片最终试图呈现的民族底色依然让人动容

:时代在发展,人心在思变,一轮高过一轮的浪潮让人心猿意马,但总有人在坚守着自己内心中的道义,可以为了一句承诺不惜跋山涉水,踏遍山河。

也正是因为这抹底色,才让我们这个民族在岁月的无情的变迁中变得愈加地昂扬挺拔。

关于影片的结局,当老赵在警察的帮助下,捧着骨灰来到老刘的“家”中时,只看到了一片废墟,这让很多观众在看完后有些低落,甚至不能释怀。

因为,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讲究的是落叶归根,入土为安。

由于建立三峡大坝,老刘的儿子搬到了湖北,这片养育他的故土,也没有地方可以埋下他了,但在影片的最后,导演还是给了观众一份希望。

老赵发现他儿子留下的信息,虽然家没了,但老赵却知道了他儿子的下落,只要七个小时的车程,他还是能把朋友的骨灰送还给他的亲人。

而老赵自己,也有人在等着他,也是他最终的归宿。

《落叶归根》剧照

那就是在西南财经大学附近谋生的拾荒女人。

其实在影片中,每个人都缺少内心的归属感,老刘虽然在外地打工,却想要落叶归根;货车司机漂泊在外,却想要与爱人度日的安定;孤苦老人希望能得到亲人朋友的爱;年轻的骑手,渴望找到心灵的归宿;养蜂人想与妻子拥有一片安宁的乐土;发廊女孩一听到乡音,就产生了对家乡的思念;拾荒女人在养大自己的孩子后,最想唱的歌就是《我想有个家》。

而老赵更是如此,在历经长途跋涉后,他发现最舒服的地方是自己给老刘挖的长方形墓穴,只是自己不可能在这里住下去,而这形成了一个令人难过的悖论。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途,有着各种精彩的画面和风景,它们都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疲于应付,于是人会觉得辛苦,想找个地方安定下来,只是,人生中可能没有这样的地方,因为安定的终点,是一种不会再改变的状态,而唯一不会改变的时候,那就是只有入土为安时。

电影结局,随着三峡大坝的建设拆迁,老刘不再有自己原来的家,老赵也将重新踏上旅程,但他明白,等一切事情尘埃落定后,自己有还能去的地方。

不是回到南方继续打工,也不是找个土坑把自己埋了,而是回到拾荒女人的身边。

因为他们有一个约定,会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家庭。

所以,虽然电影以一个“家的实体已经不再存在”的低落情绪作为结局,却又通过老刘儿子的信,点出了一个隐藏在背后的带有希望的内在上扬感。

即使原来的家看起来没有了,但有家人在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家。

那里是可以带来安定的地方,是温暖的休憩之所,也既落叶要回归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