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温回升快,谨防春茬辣椒“病毒病”,多措并举才能降低损失

最近一段时间,外界气温有了明显的回升,田间的害虫也结束了越冬期逐渐活跃起来,辣椒病毒病也进入了高发期。导致辣椒病毒病发生的原因,除了环境温度升高、传毒害虫数量增多以外,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越冬茬辣椒经历了前期的大量结果够,植株的长势整体偏弱,对病害的抵抗力自然就会下降。早春茬的辣椒也进入了开花结果期,虽然春季气温有了明显的回升,实际上天气变化节奏还是比较快的。当前天气以连阴为主,光照条件相对较弱,植株受天气影响生长速度就会缓慢,同时也存在对病害抗性差的现象。在植株抗性差、田间有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具备一定的传播途径,这些都是导致辣椒病毒病高发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又该如何有效防治辣椒病毒病呢?

接下来,本文将通过以下5点进行详细讲解,希望对栽培辣椒的菜农有所帮助:

病毒病的危害到底有多严重辣椒发生病毒病都会有哪些症状表现病毒病的发生和哪些因素有关为何菜农认为病毒病防治难度大辣椒病毒病的科学防治措施

一、病毒病的危害到底有多严重

病毒病不仅是发生在辣椒上的常见病害,更是辣椒成产中的灾害性病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辣椒发生病毒病之后,就容易出现落叶、落花、落果的现象,通常会给椒田造成30~70%的减产损失,病害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块椒田出现绝收的现象。由于辣椒是我们常食用的调味菜,再加上我国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辣椒,所以我国辣椒栽培面积比较大。正因为如此,每年因病毒病造成辣椒大幅度减产的现象屡见不鲜。当然了,病毒病能够危害的作物种类比较多,比如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豆科、杂草等,而辣椒只是茄科作物中的一种蔬菜而已。因此,在病毒病的高发季节,只要是种植易染病的作物,都要提前做好防治工作。

二、辣椒发生病毒病都会有哪些症状表现

辣椒发生病毒病之后,田间的受害症状复杂多样,但比较常见的主要分为以下4种:

花叶型

受害叶片的叶脉会出现明脉,且叶片表面会有淡绿色和浓绿色相间的斑驳,而浓绿色的斑驳通常会有隆起现象,因此受害叶片看起来是凹凸不平的。叶脉除了出现明脉以外,还有可能出现皱缩畸形的现象。当然了,有时候受害叶片也会为比较细的线形叶。受害植株的生长速度要比正常植株慢很多,果实也相对小一些。整体来看,发生花叶型病毒病的植株,都要比正常植株矮很多。

花叶型

黄化型

黄化型主要针对的是辣椒的叶片,该类型主要危害的是辣椒植株上部的叶片,叶片受害初期,叶片部分部位会褪去原本的绿色变成黄色,也有的受害叶片会整个变成黄色。更重要的是,叶片变黄的部分还会产生一些褐色的坏死斑。到了发病后期,受害叶片则会逐渐枯死,最终提前脱落。

黄化型

坏死型

叶片和果面上会产生形状不规则的病斑,且病斑颜色通常是暗褐色或者深褐色的。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的病斑处会出现穿孔现象,或者病斑发展成较大的坏死斑。当然了,受害植株的枝条上同样会产生坏死斑,并且病斑会沿着枝条向上或向下扩展,从而导致受害植株出现落叶、落花、落果的现象。尤其在该类型病毒病发生严重时,还会导致受害植株全株枯死。

坏死型

畸形型

急性型其实很好理解,说白了就是植株各个受害部位出现变形现象。比如,叶片受害后病叶会变成线状,也就是我们菜农常说的蕨叶。植株受害后与花叶型有一个共同点,即受害植株都要比正常植株看起来矮一些。但不同之处在于,该类型病毒病受害植株分枝会增多,会呈现出丛枝状。

畸形型

注意:有时候好几种类型会同时出现在一个植株上,这种情况下也容易导致受害植株出现落叶、落花、落果的现象。

三、病毒病的发生和哪些因素有关

辣椒的品种比较多,不同品种间对病毒病的抗性不同,如果我们种植了易感病的品种,就容易引起辣椒病毒病的发生;辣椒苗期至成株期都是易感病阶段,如果田间发病早,比如辣椒从苗期就受害,那么病情就要重很多,并且损失也比较大一些;病毒病适宜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发生,当环境温度在20℃~35℃之间,空气响度湿度在80%以下时,就会引起辣椒病毒病的发生;高温干旱的环境条件下,同样有利于有翅蚜虫的繁殖和迁飞扩散,就会增加该病的传播途径,但该条件下不利于植株生长,因此容易引起辣椒病毒病的发生;病毒病菌能够在田间土壤中存活,如果菜农将辣椒进行连作,或者与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豆科轮作,会导致土壤中病菌累积增多,从而加重辣椒病毒病的发生;病毒病的发生和种植地区以、栽培方式、栽培季节有关,北方辣椒栽培区,尤其是在温室中栽培的早春茬辣椒,和春露地前期发病较多;菜农在给辣椒施肥的时候,施用了没有发酵腐熟的有机肥,肥料中就有了能携带病菌,也容易引起辣椒病毒病的发生;菜农田间管理不当,辣椒缺肥少水的情况下,植株难免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对病害的抗性就比较差,容易引起辣椒病毒病的发生。

四、为何菜农认为病毒病防治难度大

辣椒的种子,田间土壤中的病残体,烤晒过的烟叶以及加工后的烟草都会携带病毒。如果菜农将携带病毒病菌的种子进行播种,或者在辣椒生长过程中,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病菌萌发,或者辣椒田周边有种植烟草,都会导致辣椒初次发生病毒病。一旦田间有辣椒发生病毒病,那么发病植株还会分生出新的病菌,那么菜农在进行农事操作,比如移栽、整枝、打叉、绑蔓、中耕等,都会对病毒病起到传播的作用。或者我们接触过病株的手指、衣服、农具、架材,也能对病毒病起到传播作用。病毒病和其它病害的区别在于,病毒病还能够通过昆虫进行传播,比如瓜蚜、桃蚜、萝卜蚜等带有翅膀的蚜虫。

病毒病防治难度大的主要原因就是该病的传播途径比较广泛,如果菜农在防治过程中,不重视病害预防工作,或者没能及时将传播途径切断,那么只能短期内将病毒病控制住,过不了多久病害又会爆发流行。其实病毒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防治,只要我们从源头减少病原,切断适宜发病的温湿度条件和传播途径,针对性的进行防治,才能起到理想防治效果。

五、病毒病的科学防治措施

1.培养健壮植株

原理:植株长势强壮之后,对病害的抗性就会增强,能够有效降低病毒病的发生几率。

措施:最近一段时间,寡照天气较多,棚室内部环境温度高,辣椒在这样的环境下就会出现生长不良的的现象,比植株茎秆细弱、叶片薄且发黄。那么我们想要调节辣椒生长情况,就要从温度及光照这两方面入手。比如,白天温度较高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保温被揭开,夜间再将保温被盖上,这样既满足了室内的温度需求,又加强了光照条件。当然了,棚内温度过高的情况下,植株容易出现徒长的现象,那么我们还应适当的对棚室进行通风降温。要想辣椒植株长得好,我们还可以给辣椒喷施一些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这样可以合理调节植株生长。

2.改善植株结构

原理:合理控制留果量适当的整枝打杈,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防治病的同时能够促进辣椒生长。

措施:我们改善植株结构,适当的留果,主要目的是为了优化辣椒植株的营养分配。田间辣椒植株有很多,但难免有些植株长势比较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减少长势较弱植株的留果量。此外,我们可以将植株的侧枝、弱枝、病枝摘除掉,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让有限的养分优先分配给植株自身,以及我们所留的果实中。这样一来可以降低植株的养分负担,那么植株也不会因养分不足而长势偏弱,病害发生的几率就能够降低。

3.减少传播途径

原理:切断病毒病的传播途径,做好传毒害虫的防治工作,也能有效控制病毒病的发生。

措施:一是加强害虫防治,我们在病毒病的传播途径中讲到,蚜虫能够对该病害起到重要的传播作用。因此,我们就要做好田间的防虫工作。我们可以在棚室的门窗及通风口处覆盖防虫网,不仅能够避免有翅蚜虫飞入棚室内部,还能起到缓冲冷风的作用。大部分蚜虫都对比较喜欢黄色或蓝色,由于我们防治的蚜虫比较多,所以可以将黄色粘虫板和蓝色粘虫板同时挂在田间,不仅能够对蚜虫进行粘杀,还能对田间害虫进行精准识别。必要的时候,可以结合喷洒防虫剂进行防虫。

二是整枝打叉分类进行,菜农在进行田间管理过程中,将健康植株和发病植株一起管理,那么我们接触过病枝的手指、衣服、农具都会起到传播的作用,就会导致田间健康植株染病。所以我们在进行农事操作的时候,要将病、健株分别开管理,先进行健康植株的整枝打杈工作,在进行染病植株的操作,之后再用肥皂或洗手液做好手部清洁工作,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汁液传播,从而避免病毒病蔓延发展。

4.及时药物防治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施0.5%香菇多糖水剂200~300倍液,或8%宁南霉素水剂600~80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或1.2%辛菌胺醋酸盐水剂200~300倍液,或13.7%苦参・硫磺水剂200~450倍液等,每7~10天一次,连喷2~3次,有利于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减轻病情。

总结:以上就是辣椒病毒病的介绍、症状识别、发病条件、侵染途径以及该病害的科学防治措施,供广大菜农朋友参考借鉴。病毒病确实比较难防治,但当我们对该病害有了深入的了解后,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防治。我们可以从培养健壮植株,提高植株抗病性;改善植株结构,优化营养分配;做好防虫工作,病健株区别管理,减少传播途径;尤其病毒病发生前或者发生初期,及时进行药物防治。从多方面入手防治,才能有效避免或减少椒田病毒病的发生。

文丨农技有料

图丨头条免费正版图片、农技有料、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