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句“f**k”,影史排名第七,这口碑新片《原钻》堪称年度最躁

烂番茄新鲜度92%,MetaCritic评分90。

马丁·斯科塞斯制片,亚当·桑德勒主演。

凭借五项提名领跑第35届美国独立精神奖,圣诞档北美上映后又创下A24票房记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一共出现了408句“fuck”。

根据Entertainment的统计,这个数量在影史上排名第七。

这部年度最「躁」电影,看完一定让你大呼过瘾——

原钻

Uncut Gems

导演:本·萨弗迪 / 约书亚·萨弗迪
编剧:罗纳德·布隆斯坦 / 本·萨弗迪 / 约书亚·萨弗迪
主演:亚当·桑德勒 / 茱莉娅·福克斯 / 凯文·加内特 / 伊迪娜·门泽尔
上映日期:2019-12-25(美国)
片长:135分钟

2012年春天,纽约城,犹太裔钻石商霍华德的生活糟糕透顶。

在家,他是不专一的丈夫,不靠谱的父亲。

出轨的事实,妻子看在眼里,懂事的大女儿也对他爱答不理。

婚姻来到破裂的边缘,家庭快要分崩离析。

在外,他嗜赌成性,负债累累,几次三番被债主阿诺雇的一对打手揍得鼻青脸肿。

除了勉强还算忠实的情人茱莉娅,别人也不给他好脸色。

规模不大的那间珠宝店已是他唯一的本钱。

于是,为了还债,也为了转运,霍华德花十万美金买下了一块采自非洲、未经切割的蛋白石,准备通过拍卖大赚一笔,逆天改命。

蛋白石送到的当天,有着“狼王”之称的

NBA巨星凯文·加内特(由KG本人亲自出演)刚好光临霍华德的小店。

不巧的是,他也看上了这块品相不凡的蛋白石。

在他的再三恳求之下,霍华德同意把蛋白石借他一晚,让他带到比赛现场,在精神上助他一臂之力。

但原钻毕竟价值不菲,霍华德自然不舍得叫他如此轻易地拿去。

他随即给KG开出了几个条件。

一,第二天一早必须完璧归赵。

二,在社交媒体上帮他宣传店面。

三,用冠军戒指做担保,以防万一。

KG相信原钻能够赐福于他,便爽快地答应了。

故事进展到这里,你一定以为接下来KG会违背承诺,狠狠地坑上霍华德一把。

然而并没有。

霍华德先下手为强了。

KG前脚刚踏出店门,霍华德后脚就跑到典当行,把戒指当了。

当戒指的钱用来做什么呢?

下注。

赌晚上的篮球赛,赌KG的得分、盖帽和篮板球数。

可以说是实力演绎了羊毛出在羊身上。

但有趣的是,原钻似乎真的有魔力。

这一把,霍华德居然赌赢了。

可另一边,KG却也因此更加沉醉于原钻的“灵性”,不愿如期归还,将霍华德拒之门外。

激动和喜悦只持续了短短的一个夜晚,当担保物的报应来得就是这么快。

而这仅仅是霍华德倒霉的开端。

在索要蛋白石失败后,他又先后经历了债主的毒打、妻子的鄙视和情人的背叛

最惨的是,就连唯一的那场胜局也成了泡影。

原来,阿诺看霍华德有钱不还反而拿去赌博,气不过,就私自取消了他的赌注。

霍华德高兴半天,合着一分没捞着,简直欲哭无泪。

影片还未过半,他已经屡屡碰壁,精疲力尽了。

就在这时,KG提着一袋子现金出现了。

跟毫无底线的霍华德比,他还算是有良心,打算用17.5万美元买下这块跟他有缘的蛋白石。

但霍华德不同意。

想要原钻就参加拍卖,谁出价高,原钻归谁。

我辛辛苦苦费了17个月淘来的蛋白石少说也值一百来万,别以为那点小钱就能打发掉。

KG骂骂咧咧地走了,筹码重新被霍华德握在了手里。

好事成双,紧接着,医生也打来电话,告知霍华德,他的肠镜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没有发现任何癌细胞。

然后,不出所料地,霍华德又飘了。

他当晚就在全家人的面前夸下海口:我赌了把大的,我要有钱了。

但是大家都知道,这种flag不能立,立得越狠,死得越惨。

果不其然,到了拍卖会现场,霍华德傻眼了。

他的蛋白石被专家重新估价为15.5—22.5万美元,没比KG的出价好多少。

可他不死心,灵机一动,决定找自己人帮忙抬价。

反正他早就认准了KG会为了这块石头不惜一切代价。

不管价格多离谱,KG都愿意买,肯定没问题。

霍华德想得倒是挺美,但人家KG也不傻。

折腾了一大圈,石头还是砸在霍华德自己手里了。

钱没拿着,债务又添一笔。

他的百万美金梦彻底泡汤了。

但转机旋即再次降临。

情人前来表忠心,KG私下也没放弃。

最后,两人圆满达成交易,KG以17.5万买下蛋白石,霍华德赎回了戒指。

万事大吉,尘埃落定。

换成别人,折腾了这么多回,故事差不多也该结束了。

再说难听点,正常人根本就不会把自己卷进这出闹剧。

但作死能手霍华德的词典里没有“见好就收”这个词。

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他还要接着赌,而且必须赌大的。

他二话没说,把刚到手的现金移交给茱莉娅,打了个飞的,直接让她空降到了金神赌场。

拥有原钻的KG是战无不胜的——霍华德比KG本人还要迷信这件事。

那就把钱全部压在KG身上,看看我霍华德今晚是要一步登天还是一败涂地吧。

至此,我们终于迎来影片的最后一场戏。

这大概也是全片最嘈杂、最喧闹、最狂躁的一场戏。

十余分钟的时间里,霍华德把阿诺和他的打手关在玻璃门和出口间的狭小空间。

他自己则在室内,死守屏幕,坐立难安,焦急地等待着原钻为KG和他带去幸运。

这场戏的氛围营造极为成功。

电视里是现场观众此起彼伏的尖叫,电视外是霍华德喋喋不休的絮叨。

与此同时,阿诺的手下已然抵达茱莉亚所在的体育博彩中心,对她展开了追击。

两个遥远的时空就这样被平行剪辑在一起,霍华德激动的呼喊和茱莉娅急促的步伐交相辉映,让人肾上腺素飙升,心里的那根弦也不由得绷得更紧。

这个绝佳的高潮段落,其各个要素都彰显出鲜明的作者痕迹。

作为目前美国独立电影界势头最猛的新生力量,本片的编剧兼导演萨弗迪兄弟实在太耀眼了。

他们自成一派的视听风格极具标志性。

三年前,二人的前作《好时光》入围戛纳主竞赛时就已赢得满堂彩。

如今,透过《原钻》,我们更可以看到,他们对叙事节奏和影像语言的把控提升到了怎样炉火纯青、浑然天成的地步。

《好时光》海报

和两兄弟的前作相似,《原钻》仍是一部具有黑色质感的犯罪电影

迷幻的电子音乐摇晃的手持摄影也在本片得以沿袭。

事实上,正是这二者构成了影片焦虑情绪的来源。

很多观众之所以觉得观感不舒服,就是因为镜头从来不稳定,配乐也充斥着动荡的因子。

它们每每适时地浮现在主人公陷入危机,或境况峰回路转的瞬间,都会放大心里潜藏的恐惧,引爆脑海中澎湃着的期许。

萨弗迪兄弟的影像有如致幻剂,也像那原钻本身,华丽而危险,无时不刻地释放出让人无法自拔的致命魅力。

开篇第一场戏已然打下了全片的视听基调。

埃塞俄比亚某矿区,人声鼎沸,人头攒动。

全景镜头定场后,一条鲜血淋漓的小腿毫无预警地闯入视线。

镜头移开,扑面而来的是黝黑的面孔、激烈的推搡,以及背景里听不懂也听不清的数条声线。

然后摄影机抛下事故,跟着两名矿工钻进矿山。

当他们缓缓靠近那块将让霍华德等人丧失理智、引发一系列灾难的蛋白石,迷离的音乐响起。

伴随着他们的低声交谈,那在我们听来好似谜一般的语言,还有原钻暴露以前,锤子和石壁碰撞所发出的清脆的敲击声。

静音是不存在的。

无论环境多安静,萨弗迪兄弟都需要声音。

他们需要各种各样层层叠叠的声音。

天然的也好,伪造的也好,他们时时刻刻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用或大或小的声音刺激着你的耳膜,让你心神不宁。

在这神秘的场域下,电筒的蓝光也显现出非凡的美丽,更不用说原钻了。

紧随其后的便是无比惊艳的片头。

面对流光溢彩的钻石,萨弗迪兄弟选择把镜头最大程度地拉近,进而探索其内部的无限风光。

在那个隐秘的微观世界,色彩有着斑斓的组成和变动不居的层次。

它细微到我们无法用肉眼看见,却炫目到令人一旦看过就不肯忘记。

片名出来后,这对年轻兄弟敏锐的影像直觉和强大的导演天才终于显露无遗。

他们巧妙地在钻石观测和肠镜检查间建立连接,从一个内部导向另一个内部,利落地完成了叙事空间的转移。

我们逃离了满是贫穷和苦难的埃塞俄比亚,来到光鲜、浮华但嘈杂程度更甚的纽约城区

在这里,镜头开始聚焦,不再流连于簇拥的人群,而圈定了叙事的对象——

以霍华德为中心,被原钻牵连其中的一些个体。

可是,即便如此,声源依旧细碎非常。

独处的时候,霍华德自言自语,无休无止。

和KG、阿诺、茱莉娅、妻子碰面,又免不了争端。

他们声嘶力竭地,或是据理力争,或是强词夺理。

无休无止,还是无休无止。

人们争吵时的台词密度极大,而且脏话乱飙。

据统计,全片共出现400余次“fuck”,这个量级在整个影史排名第七。

“f**k”数量最多的电影top10

但有什么用呢?

如果仔细听,你会发现他们来回来去说的要么是为蒙混过关、敷衍了事的空话、套话,要么是义愤填膺却无济于事的情感宣泄。

影片中存在真正有效的沟通吗?

我想没有,一次都没有。

他们的话语不构成意义,只是动作的产物,是欲望驱使下唇瓣无意识的开合的产物,混乱,自悖,无序。

语词本身是乱码,表述的姿态却具备某种价值:

让观众看清他们的贪婪和执迷,恐慌和焦虑。

除了叙说的语调,身躯的动向也传达了以上诸种。

萨弗迪兄弟镜头下的主人公总是在奔行。

《好时光》里,哥哥康尼帮弟弟尼克逃狱后被逼至穷途末路,就只好一路狂奔,在纽约的地下世界摸黑前行。

《原钻》也是这样。

霍华德忙忙叨叨,不曾停歇,一边追逐过分膨胀的欲望,一边躲避满身债务的压力。

《好时光》剧照

虽然说不好是哪份驱力占了上风,但可以确定,他比《好时光》里的罗伯特·帕丁森主动些。

所以《好时光》相对沉重、悲伤,《原钻》却被拍成了幽默剧。

亚当·桑德勒仍旧演着他最熟稔的喜剧类型,可霍华德却比他演过的所有角色都要复杂。

表面上,他是一个丑角,供人嘲笑。

但当他痛哭流涕,自怨自艾,我亦会可怜他,为他叹息。

影片的情节是不断反转的。

在短短几天之内,拜原钻所赐,霍华德的生活经历了数次大起大落。

但最戏剧化的处理被留到了最后。

那场决定命运的比赛在影像、配乐和剪辑的共同作用下被拉扯得如此漫长。

面对霍华德的心醉神迷,我已无法置身事外。

于是,我希望他赢,又觉得他会输。

冥冥之中,我不相信萨弗迪兄弟将奖赏他一场胜利。

可他真的赢了。

他欢呼雀跃,自鸣得意。

他如愿以偿,坐拥百万金币。

但天大的玩笑随之而来。

你或许想象过有关他的种种悲惨结局:倾家荡产、被揍住院、众叛亲离……

它们可以发生在任何一次他陷入落魄的情景里。

可是,你绝不会想到,萨弗迪兄弟明明有无数个契机置他于死地,却偏要等待,

等待他拿下决胜局,再叫他在极致的欣悦和兴奋中死去

霍华德仍是丑角,他死得荒谬,死得仓促。

有人心里暗爽,为之叫好,也有人静默无言,心生悲凉。

在欲望满足、债务清零的同时,生命戛然而止。

他赢了,也输了。

其实,谁敢许诺他不会继续赌下去呢?

所以,死亡没准儿是最恰当的结局。


有些人,生而为死。

既然做了欲望的提线木偶,就免不了这样轻飘飘地,来不及反应地,毫无实感地被夺走性命。

最终,妻子的抱怨、情人的欢笑、球星的感言和打手们仓皇逃离现场制造的繁杂声响都一丝一毫地被电子乐湮灭。

镜头再度指向那张得偿所愿、未留遗憾的笑脸。

从面颊的弹孔穿过皮肤表层,我们重又看见钻石内部星河般璀璨的光景,沦陷在夺目的幻境。

原钻的价值已被证实不过二十万,可在那之前,霍华德早就给他汹涌、壮大的欲望所填满、涨破,不可复原。

此刻笑容的背后真的是心满意足吗?

还是说,子弹射穿脸孔的那一秒,他正欣喜若狂、不知天高地厚地筹划着下一场豪赌?

对于霍华德,答案应该很大概率会是后者。

自古以来,人都太容易痴迷于神迹,这是天性。

你我尚且情愿隔着银幕浸入一部虚构的电影,他又怎能抵挡眼前原钻散射的耀人美丽?

可美丽无罪,罪在人心。

当人们俯下身来,凝视那块晶莹剔透的蛋白石,每个人都看到自己渴求的东西。

但原钻始终是原钻,未经切割,不加矫饰。

它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端正地嵌在石头里。

所以,如若除却七彩斑斓、光怪陆离,你在其中还窥见了别的不寻常的东西,别怪罪于它。

那绝非原钻的过错,而是心魔迷乱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