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农村流行起“娶妻”新俗语,句句大实话很接地气,农民:太现实了

这几年农村的发展让人看在眼里,感受在心。现在农民收入增多了,可花钱的地方也多了。像是以前农村烧柴火做饭,现在农村都天然气入户了。以前曾经只有羡慕的份的汽车,现在也变得几乎家家买得起了。除此外,以前进村就是一条泥巴路或者碎石铺的路,现在也好走的多了,村村通到村口,户户通到每家每户。

不过,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像是以前从来不是问题的婚恋,现在就成了老大难的农村光棍问题。为了让农村青年男性不被剩下,托人相亲,攒钱买房,贷款买车,成了不少家庭的必走之路,这里面虽然暗含着希望子女早日成家的渴望,但也从另一方面,继续纵容了天价彩礼的蹿高,让更多的农村适龄男青年,娶不上媳妇,加重了单身率。现在如果走在农村的村子里,免不了的看到许多的大龄青年,尤其是男性居多。甚至在一些村子里,还流传起了农村新俗语。虽然是新编的,但句句入理,很多农民说,这俗语说的很接地气,太现实了。我们一起看看。

新俗语1:女孩少得真可怜,村里满是光棍汉。经济发展,带来了人口大迁徙,很多农村青年男女向城市集结,在村子里留下来的除了老人,就是孩子,并且走出去的人越来越多,可回村的人却日渐稀少。尤其是农村年轻女孩,基本就没有回村的,这让原本重男轻女,指望家里男娃传宗接代的家庭,为了儿子婚事上老火了。

新俗语2:结婚要求日渐涨,要了车子再要房!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所以结婚时候的标配也各不相同。上世纪,主要是“三大件”,可走到了现代,“三大件”早就不流行了,连彩礼钱也不仅仅是原先的“一心一意”,“两家一起发”,或者“三家一起发”了,而是一下子就进入了十万甚至几十万的彩礼级别。虽然农民渐渐富裕,可面对结婚同时要做出这么大的开支,也不免有点难以应对,进而出现“因婚返贫”的情况。

新俗语3:攀比陋习坏得很,儿子结婚母遭难!

在农村,娶媳妇意味着添丁进口,这是大事一件,自然少不了要大摆宴席,好好庆祝一番,亲朋好友、沾亲带故的人都要进门聚一聚,高兴一下。也算是正式通知亲戚朋友们,以后家里人多了一个。但对于一些农村家庭来说,这种聚会的大场面,背后的经济账让人不得不掂量一下。本身娶媳妇的花销就很大了,宴席就更成了一场为了“撑场面”而“撑场面”了,并且有些农民心中有攀比之心,见到以前某家搞的聚会规模大,自家不顾经济状况,非要攀比,结果就成了儿子结婚,父母买单的情景,父母只能挤着笑脸苦水往肚里咽。

新俗语4:结婚之后赶紧忙,帮着舅子赚家当!

农村家庭多数都过的不太殷实,只有少数家庭过的不赖,对普通农民来说,结婚就无异于要扒层皮,这之外,甚至有些家庭还免不了的为结婚这事欠了外债。甚至有些男性还意外的成为了“小舅子”的贴补。现在农村流行着一句话:“什么姑娘不能娶,有弟弟的姑娘多好也不娶”。因为娶了之后,不但要加油还掉前面为了结婚买的房子、车子以及婚宴等等的外债,还要额外为“小舅子”的婚礼输血赚家当。

怎么样?是不是说的很接地气呢?您对此怎么看?欢迎文末留言,一起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