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红色泸州》(三): 同盟会永宁首义

  


有资料记载,1907年,叙永县兴隆场发生爆炸,爆炸的消息传入了京中,引起了清廷的恐慌,他们下令大肆缉拿革命党人。

  可是,这样一个偏远小镇为什么会有震撼清廷的影响力?爆炸又为什么会在发生这里?

  爆炸得从一个叫黄复生的人说起——黄复生,出生于四川省隆昌县,曾先后用名黄位堂、黄树中。

  1901年,黄树中,也就是后来的黄复生,求学川南经纬学堂,由此接触了进步思想,并和他的同学一起,组织了追求进步的“输新学社”。

  1905年,他加入同盟会,受孙中山派遣,到日本横滨学习化学,研制炸弹。

  1907年初,他和佘竟成等人,奉孙中山的指示,从日本回川,在川南一带秘密筹划首次武装起义——后史称“永宁首义”。

  而黄树中在这次起义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制造炸弹。

  意外的爆炸,致使他身受重伤,在众人的全力抢救下,黄树中才挽回性命。而这次劫后重生,是黄树中更名黄复生的直接原因,也是他更加坚定革命信念的象征。

  据了解,革命当人之所以选定在永宁筹谋首义,是经过了慎重考虑的。

  在川南永宁一带,有传播先进思想的永宁中学堂,有很多思想进步的革命人士,有物资方面的供应,就拿炸弹制造来说——当时研制炸药所需的药品和仪器,都是由同盟会员杨沧白等人设法从永宁中学堂实验室拿出。同时,从地域上来讲——古时永宁,就是今日的叙永、古蔺,地处云、贵、川三省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因此,永宁首义虽未能按计划进行,但其周密的计划和明确的分工为后续的革命积累了经验。

  回溯历史,我们发现,一百多年前,众多革命党人筹谋的永宁首义,虽功败垂成,但率先翻开了四川辛亥革命的篇章,掀起了武装推翻满清的革命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