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金融系统“体检报告”出炉!央行:建议加大对证券市场违法行为惩戒力度

CFIC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25日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对2018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

◆ 总体来看,经过一年多的集中整治,我国金融风险由前几年的快速积累逐渐转向高位缓释,已经暴露的金融风险正得到有序处置,金融风险总体收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金融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中国人民银行25日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简称“报告”),对2018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

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总体来看,经过一年多的集中整治,我国金融风险由前几年的快速积累逐渐转向高位缓释,已经暴露的金融风险正得到有序处置,金融风险总体收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金融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中小金融机构整体经营稳健

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运行平稳,4000余家中小银行整体经营稳健,资本和拨备水平充足,流动性整体充裕。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中小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25%,贷款损失减值准备1.7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24.4%。

2019年一至三季度,中小银行实现净利润4483.5亿元,抵御风险的“弹药”充足。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超过99.2%的中小银行流动性比例高于监管要求,中小银行流动性水平充足。

整体看,我国中小银行风险应对能力不断提升,风险防控的主动性、前瞻性有所增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持续关注中小银行流动性状况,加强市场监测,不断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政策支持,推动中小银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实现中小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

这位负责人指出,应理性看待当前部分中小银行的风险状况:

一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总体上有所放缓,加之国际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导致我国经济中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商业银行对宏观经济的变化较为敏感,尤其中小银行自身体量较小、风险管理能力偏弱,因此受到的冲击较为明显。

二是近期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分类更加审慎,已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贷款,部分银行将逾期60天以上贷款也逐步纳入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的上升,使得银行拨备计提力度加大,可能导致一些监管指标有所下降。

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地区金融生态脆弱的情况下,个别地区发生了小规模挤兑事件。依托存款保险制度,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大力宣传存款保险、打击谣言犯罪、及时调拨现金等措施,快速平息了事件,有效维护了公众信心和金融市场稳定。

建议建立科创板动态评估机制

报告指出,科创板多项创新制度已经与成熟市场接轨,但其在制度设计上仍然存在有待完善之处。建议下一步以科创板成功推出为契机,做好下列工作:

一、尽快修订相关法律规定,大幅提升证券市场违法违规成本。

可考虑借鉴2018年10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成功经验,尽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涉及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等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条款,加大对证券市场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同时推动证券法、公司法、刑法的联动修订,加快构建权利与义务相匹配的资本市场法律规则体系。

二、切实加强投资者保护。

进一步完善民事诉讼渠道,可考虑利用上海已成立全国首家金融法院的有利契机,探索培育中国特色的集团诉讼制度,让中小投资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提高对证券违法行为的威慑力。在举证责任方面,鉴于证券市场违法犯罪具有专业性、复杂性、隐蔽性等特征,难以举证、查处困难,可考虑借鉴成熟市场经验,实行举证责任倒置,通过辩方举证解决举证困难问题。

三、建立科创板动态评估机制。

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过程中,定期对相关制度安排进行动态评估。试点成熟一项推广一项;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尽快根据试点相关情况进行完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影子银行治理效果初显,以钱炒钱得到遏制

报告显示,在金融管理部门的努力下,资管业务向本源回归,风险逐步收敛。

一是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收缩,资金空转、以钱炒钱等行为得到遏制。

截至2019 年3月末,投向其他类型资管产品的银行理财产品为10.7万亿元,较资管新规发布前(2018年4月末,下同)下降17.1%。

二是产品净值化转型加速。

截至2019年3月末,净值型资管产品38.8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10.2%。

三是非标投资稳中有降。

截至2019年3月末,全部资管产品投向贷款、资产收益权等非标的规模为18.5万亿元,占资管产品净资产的23.3%,较2018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四是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呈现恢复性增长。

截至2019年3月末,资管产品投向实体经济的资金为37.9万亿元,占资管产品总资产的43.9%,较2018年末 增加1.6个百分点。

截至2019年3月末,金融机构存续资管产品共13万只,募集资金余额79.3万亿元。

各行业资管业务变化情况

银行对信贷恶化有抗冲击能力

报告称,2019年上半年,人民银行选取了1171家银行开展压力测试,评估银行体系在“极端但可能”冲击下的稳健性状况。

截至2018年末,1171家参试银行资产规模合计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的70.3%。测试内容包括偿付能力压力测试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

偿付能力压力测试结果显示,银行体系对整体信贷风险恶化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但是客户集中度、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贷款、表外业务等领域风险值得关注。

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结果则显示,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承压能力需进一步增强。

本次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考察未来7天、30天和90天三个时间窗口下,压力因素对银行资产负债现金流缺口的影响。测试结果显示,在轻度、重度压力情景下,1171家参试银行中分别有90家、159家未通过测试,占比7.69%、13.58%。

30家大中型银行在重度压力情景下,有10家银行在全部可动用的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耗尽后仍无法弥补缺口,未通过测试。

164家机构评退出高风险机构名单

报告介绍,人民银行在总结前期探索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效整合资源,2018年开展了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工作。

评级等级划分为11级,分别为1-10级和D级,级别越高表示机构的风险越大,已倒闭、被接管或撤销的机构为D级,其中评级结果为8-10级和D级的金融机构被列为高风险机构。

2018年四季度的央行金融机构评级覆盖了437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24家大型银行、4355家中小机构(含3990家中小银行和365家非银行机构)。

24家大型银行中,评级结果为1级的1家,2级的11家,3级的7家,4级的3家,6级的1家,7级的1家。

4355家中小机构中,评级结果为1-3级的370家,占比8.5%;4-7级的3398家,占比78%;8-10级的586家,D级的1家,占比13.5%,主要集中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中小机构评级结果分布情况

报告显示,近年来通过早期纠正措施,已有164家机构评级结果改善,退出高风险机构名单。

央行报告:金融风险总体收敛,推动完善金融政策,主动做好预期管理

多措并举应对部分地区住户部门债务增速过快等问题;

尽快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相关细则;

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承压能力需进一步增强;

加强对股市、债市、汇市的实时监测……

1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对2018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

报告对住户部门债务风险、互金风险专项整治、补齐监管短板、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承压能力、预期管理等方面做了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加强对股市、债市、汇市的实时监测

报告指出,总体来看,经过一年多的集中整治,我国金融风险由前几年的快速积累逐 渐转向高位缓释,已经暴露的金融风险正得到有序处置,金融风险总体收敛,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金融监管制 度进一步完善,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报告建议:

要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风险。密切监测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推动完善金融政策,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切实防范跨境资本异常流动风险。加强对股市、债市、汇市的实时监测,阻断跨市场、跨区域、跨境风险传染,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同时,主动做好预期管理。

东南沿海地区住户部门债务风险相对较高

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住户部门债务负担与国际平均水平相当,且住房贷款抵押物充足、违约率低,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增速较快,且集中度高、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住户部门和一些低收入家庭债务风险较为突出,应加以关注。

具体情况包括:

1、住户部门杠杆率处于国际平均水平,但增速仍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

2、债务收入比保持高速增长,低收入家庭债务负担较重;

3、东南沿海地区住户部门债务风险相对较高;

4、住户部门贷款违约风险较低。

报告建议:

应坚持从宏观审慎视角防范住户部门债务风险,多措并举应对部分地区住户部门债务增速过快和部分低收入家庭债务负担过重问题。

一是继续严格遵循“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政策定位,完善“因城施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抑制投机性购房。

二是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金融业务模式和拓展服务领域的同时,督促机构坚持对消费行为真实性的审查、提高对消费信贷产品的风险管理能力。

三是继续发挥普惠金融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使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四是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加快建立全覆盖的个人征信体系,为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五是结合居民资产和收入情况,开展分区域、分层次的居民债务风险监测分析,全面反映住户部门债务水平。

大力整顿金融秩序

网贷机构数量减少七成

报告指出,2012年以来,因准入门槛低等因素,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等普通民众即可设立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迅速发展,最高峰时全国网络借贷平台数量超过5 000家。这些平台发展良莠 不齐,在满足多元化投融资需求的同时,积累了许多问题和风险。2018年下半 年以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1 000多家网络借贷平台集中爆雷,尤其是 一些风险事件的爆发,对行业声誉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危及社会和金融稳 定,规范此类业务发展成为广泛共识。

2018年以来,金融系统落实攻坚战各项任务措施,取得积极成效。报告显示,在整顿金融秩序方面,扎实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

网络借贷机构从5000家减少到1490家,国内173家虚拟货币交易及代币发行融资平台已全部无风险退出。

报告认为:

金融管理部门就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网络保险等领域陆续出台规定。借鉴相关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下一步,应积极完善监管框架,积极推进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强调功能监管,提升监管科技,在尊重市场原则、鼓励创新的同时,积极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全国纳入实时监测的在运营机构数量已降至427家,比2018年末下降59%;借贷余额比2018年末下降49%,出借人次比2018年末下降55%;行业机构数量、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已连续16个月下降。

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承压能力需进一步增强

今年上半年,央行选取了1171家银行开展压力测试,评估银行体系在“极端但可能”冲击下的稳健性状况。测试内容包括偿付能力压力测试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

报告称,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承压能力需进一步增强。本次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考察未来7天、30天和90天三个时间窗口下,压力因素对银行资产负债现金流缺口的影响。测试结果显示,在轻度、重度压力情景下,1 171家参试银行中分别有90家、159家未通过测试,占比7.69%、13.58%。30家大中型银行在重度压力情景下,有10家银行在全部可动用的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耗尽后仍无法弥补缺口,未通过测试。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重点领域风险值得关注。偿付能力敏感性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客户集中度、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贷款、表外业务等领域风险值得关注。在客户集中度风险的重度冲击下,1171家参试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从14.24%下降至11.51%,下降2.73个百分点。在房地产贷款风险的重度冲击下,参试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下降至12.85%,下降1.39个百分点。

尽快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

报告称,推动全面落实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进一步补齐监管短板,尽快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相关细则。

2019年7月26日,央行就《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试行办法遵循宏观审慎管理理念,以并表监管为基础,对金融控股公司的资本、行为及风险进行了全面、持续、穿透监管,推动金融控股公司规范发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专家认为,《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制度层面弥补了我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空白,能有效减少机构监管和分业监管下的监管套利,是金融监管理念从重视机构监管向强调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转变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