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自動啟停為何不受車主們的喜愛,一上車就關掉?老司機:基本操作

如今市面上大多數車型都配備自動啟停配置,其作用是在車輛行駛過程中臨時停車時。自動將車輛自動熄火,等到需要再次行駛時,再重新啟動發動機。目的就是幫助車輛減少怠速等候的時間,為車輛起到省油油的效果。

但就是這麼一個又高端又貼心的配置,卻遭到很多車主的吐槽,甚至每次上車都會將自動啟停給關閉掉。這又是什麼原因?

其實主要原因那就是駕駛體驗受到了影響,因為自動啟停介入點比較低,踩下制動踏板待停車兩秒後發動機便會自動熄火。平時車輛在行駛的過程中走走停停就會讓發動機頻繁熄火、再啟動!結果就導致一停一動發生明顯的抖動,在駕駛過程中非常影響車主的行車暢順感,對乘客來說,更是一種煎熬。

還有就是會傷到其他部件,雖然對發動機影響不大,但是對電瓶的影響還是蠻大的。自動啟停增加了發動機啟動次數,讓啟動電機和蓄電池的工作時長大大增加。長期使用也會加快對電瓶的損耗。導致讓車輛的電瓶的提前“退休”。

另外,如果我們車輛行駛一些特殊路段,像是上坡或者下坡的時候。遇到堵塞時,由於自動啟停的介入,很容易導致不能及時給車輛提供動力,結果發生溜車的情況。那將會造成非常危險的情況,給別人和自己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遇到這種路況時,最好要記得提前關閉這個功能。


雖然自動啟停這個配置本質上是為了省油,但從經濟學的角度上來說,裝配自動啟動的車輛併為減少車主在用車上的成本。

不過在環保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以及自動啟停這麼廣的技術普及,已經成為無可避免的大趨勢,只不過在體驗和實用性上效果還不怎麼明顯,科技進步還是需要點時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