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放弃很容易,但拉一把却很痛苦

做过老师的都知道,有的孩子书还没读多久,立刻成为学习困难户,并不是他们智商有问题,关键是习惯差和专注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明明有个聪明的小脑瓜,却长着一副“不要好”的脸孔,每次作业草草了事,每次上课左耳进右耳出,如果老师不做“丁关根”,孩子是逃过一次算一次,面对这样的孩子,如果老师选择放弃,孩子的学习立刻成为“匍底鸭”,那今后的上课还有什么味道。

我们一直说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合格本来就是教育的底线,可面对越来越难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的作业,要想合格,有的学生还真难做到。我不知道多少合格率符合国家标准,也不知道多少的优秀率才是优秀。这些孩子,每节课都会被教学难点挡在合格线内外,加上不认真,作业做不出,干脆不做。而课堂却是每个孩子的权利,老师必须将教学内容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讲完作业,练习,批改,不可能将时间都用在个别“困难”的学生身上,等全部学生的作业批改完订正完才有可能来管你。而管你的时间只有下课、中午时间,本来还有早自修的时间被延迟上学抵消。每一个学科都有每一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好每一堂课是每个孩子的权利,作为教师无法剥夺他们的权利。如果你将孩子的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带孩子去补课,可能会吃力不太好,被有关部门抓住,还可能被通报。如果将下课时间除了上厕所外去补课,也仿佛剥夺了孩子的休息时间,想想真是两难。

尽管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能认真听讲,尤其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在课堂教学上花点心思,让孩子在课堂上掌握教学内容,但不排除几个特殊的学生。这些学生就是靠老师一对一抓出来的。一个优秀的老师,尽管也有这样的学生,但总会“拉”着他,一步一个脚印,让其紧紧跟上大部队,至少不掉队。而如果要求不严格,不紧盯着,那班级中的孩子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拉一把”其实是很痛苦的事情,在下课、在其他的课,都可能受到批评,但最麻烦的是受到学生的抵触,有时还受到家长的不理解,如何让孩子在老师的“管教”下共同进步,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家长要正面引导,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老师要多多鼓励,帮助孩子克服惰性,唯有双方相互理解,才能让孩子进步,至少不掉队。

放弃是很容易的事,但一旦放弃,就很难再拉回来了,孩子只能默默地承受着学习的痛苦,一边是上课听不懂,一边作业做不出,还一个劲地听老师催作业,尤其是小学课程一拉下,初中想补也补不了了。